“建议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让医疗人才愿意留在偏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希望采取社区托‘养’模式,解决老年人养老难题。”“我向省长说句话”网上建言献策活动启动以来,广大网友踊跃参与,纷纷聚焦不同主题发布所感所想,来自四面八方的真知灼见,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为江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聚焦乡村振兴:医疗技术人才“引进来” 传统医学智慧“走出去”
在本次活动中,乡村医疗的“引进来”与“走出去”引发深入讨论。网友“大米”针对当前乡镇医疗条件提出了具体改善建议,其认为应优化农村医疗机制,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通过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医疗服务机构能力,确保服务全覆盖。
此外,“大米”还建议完善医保制度,扩大覆盖面并强化价格管理,以保障医保资金的有效利用,进而提升医保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为了壮大乡村医疗队伍,他提议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吸引医疗人才到偏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服务。
与“大米”关注乡村医疗条件改善不同,网友“涛”则更加关注乡村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他认为,中医文化是乡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乡村中流传着许多未被广泛熟知却行之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如运用中医知识解蛇毒、利用中草药制作食物等,这些民间中医知识应得到科学发掘。
“目前许多宝贵的乡村中医文化正面临失传的危机,这无疑是中医领域的一大损失。”“涛”表示,传承与发扬乡村中医文化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聚焦民生福祉:幼有所育质量“提上来” 老有所养服务“送到家”
幼有所育、老有所养不仅是民生工程的重要一环,更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尺。近日,网友“寒尘”与“汪某”分别就提升儿童福利院管理与社区托“养”老提出了宝贵建议。
针对儿童福利院的管理问题,网友“寒尘”建议加强标准化管理,严格执行儿童福利机构康教融合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管理等省级地方标准,确保每一项服务都达到专业、规范的要求。同时,推进儿童福利院创新转型,鼓励拓展服务范围,向特殊儿童群体延伸康复等服务,并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开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打破地域限制,为更多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在关注儿童健康成长的同时,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受到关注。网友“汪某”提出社区托“养”养老模式,为解决老年人养老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汪某”认为,社区托“养”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为老年人创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他建议“托老所”的管理大部分应由辖区当年退休的人员负责(做义工),这能够减轻政府和社会的压力。
“社区托‘养’养老模式可以让家人接送方便,老年人能够继续与老朋友老邻居保持联系,减少孤独和寂寞感。”“汪某”表示,在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工作繁忙的背景下,社区托“养”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奋斗,同时也保障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聚焦城市建设:老旧小区“换新颜” 停车难题“巧化解”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如何提升居民幸福感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议题。其中,“初一”和“真诚待人”两位网友的建议引人关注。他们分别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和停车难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针对城市中的老旧小区,网友“初一”认为,须制定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改造规划,明确改造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根据不同小区的实际情况,分类制定改造标准,确保改造工作能够切实满足居民的需求,提升小区的整体品质。例如,对于基础设施薄弱的小区,重点完善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对于环境较差的小区,则加强绿化、环卫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
为保障老旧小区改造顺利,“初一”建议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服务企业、金融机构等参与投资。探索采用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专项债券等方式,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除了老旧小区改造外,网友“真诚待人”针对城市停车难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他建议完善老城区停车场布局,加大停车设施建设力度。利用闲置地块、地下空间、桥下空间等资源建设停车场,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扶持民间资本进入停车场建设和经营管理。有条件的区域可建设立体停车场,进一步增加城区停车泊位数,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
为了更高效地利用现有停车资源,网友“真诚待人”还建议,研究分时段有偿开放老城区的居住区、单位等配套停车场。例如,在工作时间段有偿开放小区内部停车位,非工作时间则有偿开放部分单位停车位。同时,加强道路停车位的管理,逐步取消一些设置不合理的道路停车位。
崔帆、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涂文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