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沈冠楠报道:科技成果转化不畅,是制约江西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一个明显短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力量较弱、能力不足。为破解这一难题,今年6月,江西启动了全省“1+M+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图通过加强“服务端”为突破口,推动和促进创新“供给端”与技术“需求端”的精准高效对接,从而更好地推动和实现科技成果的“有组织转化”。12月20日,江西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这一服务体系的最新建设进展。
什么是“1+M+N”?具体而言,即依托省科学院建设“1”个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同时在设区市建设“M”个市级成果转移转化分中心,在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N”个成果转移转化分中心,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专业化服务+数字化赋能”模式,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动全省科技成果的“有组织转化”。其中,省中心负责统筹协调、调度指导;M中心依托身处产业一线,重点收集、凝练地方产业、企业的技术需求;N中心重点收集、发布本单位、本领域科技创新成果,从而构建省市联动、各方协同、分工明细、联系紧密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已正式获批为事业法人单位,人员、内设机构、管理制度基本到位,正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各设区市积极推进M中心建设,其中,南昌、赣州、鹰潭、新余分中心已挂牌运营,吉安、萍乡、宜春计划年底前完成挂牌。南昌还同步在高新区、经开区、小蓝经开区建设了3个分中心。赣州围绕现代家具、稀土等重要产业链建立了多个分中心,并委托专业机构负责运营。
N中心建设方面,南昌大学整合大学科技园和新质生产力研究院等,建立了转化中心。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10所省属高校和省农科院、省林科院2个省属院所,通过整合原有技术推广、转化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等机构力量,设立了转化中心。
省科学技术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总的来说,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开局良好,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数据显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正日益活跃,技术合同成交额在2023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强劲增长,截至目前已突破2000亿元。
下一步,江西将按照扎实推进科技成果的有组织转化和高质量转化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建好用好服务体系。值得注意的是,江西将探索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发起设立成果转化子基金,并在扩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范围基础上,探索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和先使用后付费、尽职免责等制度,有效破解制约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