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不认为租房和拥有自己的房子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因为住在由政府保障的公租房里,这份沉甸甸的安全感与拥有自己的温馨小窝相比,并无二致。”杨婷(化名)是一名来自抚州的“90后”,为了爱情嫁给了一名家庭困难的南昌小伙,住进了公租房。但她没有感觉委屈,因为公公婆婆待她如亲生女儿,她和丈夫都在努力工作,一家五口人住在一起,家里虽不宽敞,却丝毫不影响这个家庭的快乐指数。
位于南昌市红谷滩区凤凰洲街道的公租房小区外景。
天气好的时候,熊子仪会用轮椅推着妈妈去赣江边的公园里走走。
忙碌之余,外婆(右)带着熊子仪(中)在家里唱歌。
公租房的家不豪华却很温暖
南昌的冬日,天黑得早。每天17时30分,杨婷下班,坐4站地铁,再步行10来分钟,约18时回到家。此时天已全黑,家里没有人,公公吃完饭出去锻炼了,婆婆负责带5岁的孙子去上小区附近的兴趣班,加班的丈夫要晚点才能回来。饭桌上,已摆着做好的饭菜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杨婷是嫁到南昌的抚州姑娘,娘家生活条件不错,她离开“舒适区”,坚持和心仪的对象结婚,迎接新的幸福。杨婷的公公、婆婆一家属于低收入家庭,2016年申请到了凤凰洲街道公租房小区的房子。“当时申请到这个小区,家里人都很兴奋。这里地段好,地铁、医院、学校什么都有,门口就是公交站,生活很方便。”
60平方米不到的公租房,对于杨婷一家5口人来说显得有些拥挤,但杨婷并不在意。她感恩公公、婆婆对自己的疼爱,“他们待我像女儿一样”。婆婆有眼疾,持有残疾人证,每个月的收入有1000多元;66岁的公公退休金也不高,如今仍然在农贸市场工作。
杨婷的丈夫在一家化工厂工作,每天都要加班。杨婷告诉记者:“我老公是个挺勤快的人,很上进,这也是我看上他的原因。”
嫁给爱情的杨婷,住进公租房已有5个年头。公公和婆婆打理家务,负责照料小孙子,让杨婷和丈夫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杨婷和丈夫这对“90后”夫妻也开始计划购买属于自己的房子。她希望能在附近买一套房,大概70平方米,也希望公公、婆婆能和他们继续住在一起。
在杨婷看来,公租房里的家虽然不大、不豪华,但它温馨、温暖,住在这里让她幸福满满。她说,未来不管走到哪里,公租房的生活都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美好回忆。
生活虽难 家是快乐的源泉
在这个公租房小区里,记者还遇到了21岁的熊子仪,她和妈妈、外婆住在一起。据了解,她的妈妈患有家族性遗传脑萎缩,目前大多数时间都只能卧床。
2024年,爱学习的熊子仪通过自学考试,考上了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她表示,等过完春节开始上网课时,想找一份工作赚钱补贴家用,以缓解外婆的压力。未来,她还希望通过自考拿到本科文凭。
公租房里,熊子仪的家显得有些凌乱,屋内大部分地方都堆满了东西,因为外婆觉得“扔了可惜,以后还有用”。73岁的外婆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她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女儿,很想继续打工赚钱,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有点力不从心。
虽然在这个家里,充满各种对生活的担忧,但也有快乐时光。
周末遇上好天气,熊子仪在外婆的帮助下,在午后用轮椅把妈妈推到赣江边的公园里走走。这里可以看到南昌舰,公园里有很多游玩的人,现场热闹的景象也感染了坐在轮椅上的妈妈。
熊子仪说,平时外婆会带着她在小小的客厅里锻炼身体,还会一起唱歌。外婆爱唱的歌是《我和我的祖国》,她则挑了一首《开心往前飞》。当歌声在屋内飘荡,躺在边上的妈妈静静地望着熊子仪,也露出了笑容。在此刻,这个家被欢声笑语“包裹”着。
公租房里的家庭,有不少都与熊子仪一家人一样,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他们需要来自社会更多的关注与帮助。但即便历经生活的磨难,他们也希望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让生活不断向好。因为他们有个家,在小小居所里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家的温暖,是克服一切困难、追求幸福生活的基石。
文/图 伦艺菲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段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