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次列车推上来了,提钩室准备解体。”1月14日,南昌县向塘西车站编组场内,一列待解体的货物列车缓缓地被推上驼峰,这是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向塘西车站上行运转车间连结员祝子清当天白班的第15趟作业。只见他在列车推进过程中轻巧地一拉一提,紧握的车钩随即分开,一节节车厢越过峰顶顺势而下,奔向不同股道。
向塘西车站位于京九、沪昆、昌福铁路的交会处,是为数不多的全国路网性特等编组站。在这里,一列列货物列车集结、解编、重组,然后开往全国。进入春运期间,货运量持续增加,编组站内停满了“钢铁长龙”。
“春运期间,车站每天要完成上万辆货物车辆的接发和解编作业,这里面装载的大多是运往全国各地的粮油米面、服装食品等年货物资。”祝子清告诉记者,连结员的工作便是根据货物种类、去向,对这些车辆进行解编作业,把同方向的货物车辆“穿针引线”式地编组成列,正点及时地发往目的地,确保春运物资供应。
“我们分拣年货可不像平时大家见到的那种利用传送带操作。列车往驼峰驶来时,车体是连挂在一起的,每节车厢去往的城市不同,所以列车上坡时,我们要从两车间隙处摘解开连接它们的车钩,使得车列成组分开,或成单、或成双、或多组串联,沿驼峰而下,溜放至对应的坡下股道内,完成重新编组。”祝子清说。
祝子清在平时作业时要拿着一根长2米、重3公斤,带着钢叉的提钩杆,用于解开车辆间连结的风管。“最重要的是掌握好车辆提钩时机和溜放间距,不能用蛮力,也不能提错钩。”说话间,只见他将杆子伸入车档间,精准地判断出风管接头的位置,然后凭借巧劲,一拖一拉,风管便被顺利解开了。因为每次解钩既精准又稳妥,他在站里被称为“神钩手”。
“只有出现死钩、咬钩、闸瓦太紧时才用这根杆子,一般我们都是直接用手提,效率比较高。一天近300次的提拉,咱峰顶人个个都是‘麒麟臂’。”祝子清笑着说。每天,经祝子清解钩的货车二三十列,分解车厢上千节。
“驼峰是编组场的核心,驼峰连结员就是安全大门的守护者。我的任务就是确保每一节从我这里通过的车厢都能安全下峰。”祝子清时刻将“安全”二字牢牢装在心里,“一个装满货物的车厢重达几十吨,可马虎不得。除了把握提钩时机,还要掌握车辆走行状态、核对车号和计划。”
每次作业,祝子清总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他来回奔忙于各个车厢连接处观察轮对走行状态,忽而又加速追上前面的车厢……“我们这个工作,既考验体力,又考验脑力。”沿编组站的股道往前行,祝子清边走边说。从开始推风到最后一钩溜放结束,一趟列车作业下来需要近半个小时。“每年春运期间,白班得解个二十五六趟列车,晚上货运车流就更多了,一个晚班下来得解三十多趟列车。”祝子清说,虽已是寒冬,但走个几趟,就大汗淋漓了。
16时30分,作业完毕的祝子清和同事们返回站点,脱去手套,他端起桌上的茶杯,咕咚咕咚几口便喝个精光。
“35604次列车解体,提钩室准备作业。”无线电台里传来呼叫,接到新的调车计划,祝子清和同事们又一次戴上手套,快速奔向作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