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经济的命脉,人才是支撑发展的动力。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究竟能为研究方向高度匹配的产业发展提供多大的动能?
2021年9月,赣州市章贡区与赣南医学院联合引进武汉大学李红良科研团队,组建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仅当年就孵化产业项目2个,储备上市企业1家,实现营收6000万元;仅一年多时间,该研究院已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完成一类创新药物开发5种、宠物创新药12种、“卡脖子”工程的临床诊断核心抗体500多个……
李红良科研团队的落户,是赣州创新引才方式,实现“引进一个团队,集聚一批人才,孵化一批企业,催生一大产业”的生动写照。
院校上编 人才和产业无缝对接
产业因人才而兴,赣州深谙此理。
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是章贡区的首位产业,高层次人才缺乏一直是产业发展的瓶颈。该区瞄准生物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项目和产业研发前沿成果,提升人才引进针对性和实用性,推动人才与产业无缝对接。
章贡区了解到武汉大学李红良团队研究成果与该区首位产业发展方向契合,但在引进时遇到难题:成员均为高校在职教授、研究生导师,如果该团队到赣州工作后从有编人员变成“编外人员”,职称晋升或受影响。
如何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赣州创新思维出台“院校上编”政策,推出“政府+研究+人才+产业”引才方式。章贡区与赣南医学院共同组建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由李红良研究团队负责运营,并为其量身定制专项扶持政策:人才到赣州工作后,编制直接落在赣州本地高校,除了在入编高校担任教学工作,还在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招引方式的创新使李红良研究团队顺利入驻,带来模式动物中心、30万支生物试剂、1万吨宠物食品等项目入驻。
为了破解人才供应不足难题,赣州实行引进和培养“双轮驱动”。利用武汉大学研究团队知名度,从北上广深等城市引进博士13人、硕士近50人。同时,研究院与赣南医学院联合创建生物医药产业学院,每年招收100名本科生开展科研实践学习,形成阶梯式人才队伍结构。
校企合力 人才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双方资源配置、要素优化、产教融合等方面同频共振。
赣州采取“保底+提成”方式,为人才发放薪资薪酬。研究院面向社会招聘的博士、硕士、本科等学历工作人员,薪酬薪金由研究院发放,劳务报酬、绩效奖与各自的科研贡献度、专利发明、成果转化、科研成果挂钩,工作中的“含新量”充分体现在个人的劳务所得中。
如何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为产业转型升级赋能?研究院集中打造1个现代化科研服务平台和2个生物医学转化平台,让引进和培养的人才有干事创业的机会和舞台。设立5亿元至10亿元生物医药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研究院打造现代化科研服务平台,并开始承接研发孵化项目;打造一流的模式动物工程研究中心,引进华氏医药、奥咨达等龙头企业,形成基础科研产品15万余种、模式动物服务6000余种、临床诊断产品1000余种等高端服务产业链。通过建设多维一体的分子医学研究中心、高端生物试剂研发中心、创新药物研发中心和宠物大健康研发中心,建设完成多平台联动的“临床—基础—临床”闭环科研体系。2022年,研究院与空军军医大学、青峰药业公司三方联合共建了重大疾病创新抗体药物与分子医药全国重点实验室。
以才兴产 产业“生态圈”越扩越大
人才纷至沓来,产业蓬勃发展,这是一种同频共振,也是一种双向奔赴。
章贡区利用李红良研究团队影响力和研究院科研中心平台的带动力,开启“平台式”招商新模式,让研究院参与首位产业招商考察洽谈和项目评估,有效提升生物医药首位产业招商精准度和实效性。
2月13日,由研究院、江西新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洛阳Hot集团共同组建的江西宠益科技有限公司,与章贡区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投资兴建宠物产品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10亿元。“项目利用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科研优势导入资本,嫁接优势企业在章贡高新区设立宠物产品智能制造基地,并利用电商直播建设全国宠物大健康产品流通基地。”该项目负责人说。
随着人才、企业纷纷落户,实现从有到优的跨越,集群效应越来越明显。据统计,近三年来,章贡区新引进威高集团、海尔医疗、金域检测等生物医药企业43家,总投资326.66亿元,行业企业总数达130家。
罗许志 张锦辉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