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2025  2024  江西省简称  江西庐山  江西地图  江西大学  江西移动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江西省会是哪个城市  江西丰城 

全球最大!看江西“智”造如何拿捏万吨巨轮

   日期:2025-02-09     来源:江西新闻    作者:江西省委常委班子成员名单    浏览:888    评论:0    

  前不久,2艘740TEU纯电动敞口集装箱船开工仪式在湖口县举行,这标志着全球最大、国内首制的万吨级纯电动高端智能海船正式进入建造阶段,九江造船业又一次迎来高光时刻。

  作为江西省唯一通江达海的港口城市,九江拥有152公里长江黄金岸线,多个县区滨临鄱阳湖,一批重点船舶制造企业扎根于此,茁壮成长。

  当前,全球新船订单结构发生变化,对船舶制造的创新能力、制造工艺、设备水平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九江船舶制造业能否成功转型升级,重塑新辉煌?

  “740TEU纯电动敞口集装箱船”开工仪式。徐会刚王林华/摄

  江西最大船企“焕新启航”

  长江岸边,下巢湖畔,鲜红耀眼的恒晖102不锈钢化学品船静待交付,不远处的红砖厂房内,生产于1971年的压延设备与现代化生产线和谐相融,多艘船舶正在加紧建造,“老伙计”搭班“新力量”,江西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涅槃重生”。

  1969年11月,代号6214的工厂在瑞昌市下巢湖畔诞生。在其发展巅峰期,拥有超7000名员工,各类生产、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累计建造海道测量船、1500客位双体客轮等300多艘不同类型船舶。

  随着计划经济落幕,市场经济兴起,6214厂订单逐年下滑。2005年,6214厂改制为江西江州联合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从国企到民企的转变。经过重组,企业重新焕发生机,2012年出口贸易总额达3.39亿美元,成为江西船舶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

  “此后,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造船企业面临去产能压力,公司经营一落千丈,企业基本处于‘僵尸化’状态。”现江西省新江洲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过去曾在江联造船厂任职的吴秋平介绍说。

  高速运转的设备戛然而止,昔日热火朝天的厂区变得寂静无声,企业濒临破产。为复活这家重点船舶企业,九江启动了一场“营救计划”。

  2023年,由新加坡上市公司扬子江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天海防务母公司钦实集团共同投资,成立江西省新江洲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0亿元对原有厂房、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新建多条生产线,致力于打造专业且精品化的造船品牌。

  走进新江洲的现代化车间,昔日的老旧设备已被智能化生产线所取代。激光切割机、高空作业车等高科技装备的引入,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为传统造船业注入了动力活力。

  停泊在下巢湖的恒晖102,是IMOII类化学品船,载重量约3490吨,是新江洲重组后建造的第一艘船,也是瑞昌市第一条不锈钢化学品船,于2024年10月9日顺利吉水,目前正在进行主机调试和船舶倾斜实验。

  “我们首次实施不锈钢槽壁分段与甲板分段合并建造工艺,极大降低焊接难度,有效提升槽壁分段搭载质量和效率。”项目经理黄青介绍,恒晖102的建造成功标志着新江洲船舶重工正式挺进高端化学品船建造领域。

  荷兰、德国、丹麦等海外订单也接踵而至,“九江制造”走上国际舞台。该公司计划在2026年前,以新能源船舶为突破口,实现产值15亿元-20亿元,交付约12艘船舶,成为新能源船舶领域的佼佼者。

  新江洲船舶重工焕然一新扬帆起航。孙昌模/摄

  开启高端智能绿色“强劲马达”

  在全球造船业整体疲软的背景下,我国船舶企业继续巩固在优势船型领域的领先地位,批量承接各类船舶订单,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一。

  “九江船舶工业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拥有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现有基础良好的发展态势,技术储备的人才旺势。”九江市工信局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何星介绍,船舶制造是九江重要产业之一,随着行业回暖,九江抢抓机遇,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江西江新造船有限公司,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由该公司承建的全球首艘、吨位最大的纯电动集装箱船,目前正在进行主船体货舱区的建造。“首制船货舱区双层片体合拢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管道及舾装件的安装工作,春节后即可开展首制船上船台铺龙骨的四方确认。”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最新进度。

  “我们采用的锂电池,总功率达到了1900kW,是全国最大容量的锂电池。该船计划在2025年3月正式上船台建造,2025年7月下水,首艘船将在2026年1月投入使用。”江西江新造船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徐海波介绍,该型船集绿色、高效、智能于一体,具备智能集成平台、智能机舱和开阔水域自主航行的功能。

  过去的一年,该公司捷报频传,2024年新接船舶订单同比翻两番,完成产值是计划的1.5倍,交付船只20艘,营收同比增长31%,利润同比增长21%。

  与此同时,九江市积极抢抓政策“风口”,将氢能产业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动能转换和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重点培育,船舶产业发展迈入新赛道。去年6月,国内首艘氢电混合新能源高端旅游商务接待船“西海新源1号”在庐山西海交付使用。

  新江洲船舶重工船舶建造现场。孙昌模/摄

  重塑九江船舶产业新辉煌

  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九江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打造区域制造业中心的重要支撑,对发挥船舶制造传统优势和通江达海区位优势、实现向江图强具有重大意义。

  九江目前共有11家具备造船资质的船舶企业,年生产能力约70万载重吨,包括江西新江洲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江西江新造船有限公司、江西华东船业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拥有中船九江海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配套船企。2024年,预计全市船舶制造及配套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3亿元。

  “希望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大力引进船舶建造重点企业和主要配套企业,降低企业建造过程中的配套成本,打造船舶产业集群。”“建议九江优化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吸引更多船舶高端技术人才来赣来浔。”2024年5月6日,在九江市船舶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多家船舶企业负责人畅所欲言,说问题、提需求,工作人员认真记录,积极将企业需求变为工作目标。

  三年内实现全市船舶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全覆盖;依托科研院所,提升船舶产业研发设计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对船舶企业引进的有关人才给予奖励或让其享受相关政策;对新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单项冠军的船舶企业,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100万元奖励……

  明确支持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完善保障措施,九江全力推动船舶产业做大规模、转型升级。力争到2026年,船舶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年造船能力突破100万载重吨,形成产业布局合理、产品结构优化、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的发展格局。同时,培育新能源船舶产业集群,推动重点造船企业技改扩能,全面推进传统船舶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风好正扬帆。随着一艘艘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船舶成功下线,九江造船业正满帆疾进,奋力驶向深蓝。(作者:朱曦薇)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