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市金融工作紧紧围绕“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聚焦省会引领战略和“一枢纽四中心”建设重点任务,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全市金融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加速推进
近年来,我市依托政策支持、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在金融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金融中心的雏形日益清晰。
区域金融中心的核心载体——红谷滩全省金融商务区,已成为全市金融资源最密集的区域。这里汇聚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科技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配套服务机构,形成了完整的金融产业链。截至2024年末,红谷滩全省金融商务区已入驻各类金融机构及金融企业超1400家,金融从业人员超8万人,成为我市金融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为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发展路径和支持方向。我市先后印发《关于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加快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南昌市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以金融科技创新为驱动,打造立足江西、辐射中部、面向全国的现代金融服务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与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达成战略合作,全力打造红谷滩全省金融商务区升级版。同时,加快推进江西国控基金产业园和江西金控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建设;启动一年一度金融支持地方经济考核奖励兑现工作,兑现奖励金额2710.67万元。
此外,我市还通过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优化金融人才政策等措施,不断提升金融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如今,我市已成为中部地区金融资源集聚度高、金融服务能力强、金融生态环境优的城市之一。
围绕“8810”行动计划重点发力
深化实施“8810”行动计划是我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精准服务“链主”企业,我市积极组织金融机构对接企业需求,量身定制融资方案。
2024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累计走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企业超2000次,提供“一对一”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
南昌某航空制造企业是我市航空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承担了多项国家级航空装备研发任务。由于航空制造行业资金周转周期长,企业经常面临短期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
为支持该企业稳定发展,南昌某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以企业核心订单为依托,为其上游供应商提供融资支持。通过这一模式,企业不仅缓解了资金压力,还优化了供应链管理,提升了生产效率。该企业财务负责人表示:“供应链金融模式让我们能够更专注于技术研发和生产,2024年我们已成功交付多个重大项目,产值同比增长25%。”
据了解,针对“8810”产业特点,我市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了“科技贷”“研发贷”“设备租赁贷”等一系列特色金融产品。这些创新产品有效满足了企业的多样化融资需求,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截至目前,各类金融产品已向企业投放贷款金额超50亿元。
在金融服务的有力支持下,我市“8810”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以红谷滩全省金融商务区、南昌高新区、南昌县(小蓝经开区)等为载体,我市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制造等多个特色产业集群,吸引了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同时,我市还积极推动“产业+金融”融合发展,打造了多个产业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融资对接、政策咨询、风险管理等一站式服务,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
助力民生改善与绿色发展
为让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群体,我市大力推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的融资难题。2024年,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049.49亿元,同比增长12.18%。我市成功入选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在南昌县,江西昌泰饲料有限公司的李敏尧在南昌农商银行的“惠农贷”支持下,成功扩大了水库水面租赁规模,年收入增长30%。他感慨道:“现在银行不仅上门服务,贷款利率还低,真是帮了大忙!”这是我市普惠金融改革成效的一个缩影。
同时,我市积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依托南昌市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线上融资服务,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截至目前,我市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平台累计解决企业融资需求1980余件,实现授信40.18亿元。
我市作为绿色金融的积极实践者,近年来着力发展绿色金融,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金融机构加强与绿色产业项目的对接。2024年,全市绿色贷款余额2932亿元,同比增长12%,重点支持了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发展。
江西佳因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生产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的企业。在建设银行赣江新区支行的支持下,企业以“生产1公斤三甲基镓产品的碳足迹核证值”作为关键指标,向建设银行申请贷款。申请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企业就通过评估获得1500万元“碳足迹”披露支持贷款。该企业财务总监王学辉表示:“绿色金融不仅解决了我们的资金问题,还为我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改革,我市出台了给予贴息支持、优化金融服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我市还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深化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改革,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质效,为民生改善和绿色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努力打造中部地区金融改革创新高地。(洪观新闻记者万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