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丽红(右一)和同事在研发新品。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颖摄
近日,走进江西省资溪面包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袋袋面粉在自动化机器的高速操作下,经过和面、发酵、烘烤等工序以后,蜕变成一个个金灿灿、香喷喷的面包。
“这是我们最近研发上市的新品,用料实在,味道好,价格低,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江西省资溪面包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经理鲍丽红介绍,新产品上市第一天就实现同比增长14.33%,门店客流量和客单量也实现翻倍增长。
今年36岁的鲍丽红初中毕业后,在江苏一家面包店当学徒,她坦言:“刚开始学做面包的时候、搓麻花、洗衣服,什么都干,甚至3年没回过家。”
2006年,鲍丽红和哥哥在浙江绍兴开了一家面包店,凭着好手艺和热心的服务,鲍丽红很快赚到了第一桶金。“平均每天营业额可达五六百元,生活也像面包一样越来越香甜。”然而,随着海外的面包品牌漂洋过海而来,国内的面包市场日渐饱和,家庭面包店的生存空间日益收窄。随后几年,鲍丽红相继在安徽、浙江、江苏等地开店,均因选址、经验、技术及运营等方面不足接连失败。
单打独斗难站稳脚跟,鲍丽红决定换种方式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面包行业。2015年,得知绍兴资溪面包有限公司招人后,鲍丽红立马报名。原本只会做几款传统面包的鲍丽红像一块泡在水里的海绵,一天到晚泡在培训室里,学习新技术。“面包从打面、醒发、成型、装饰到烘焙,整个过程至少持续4至5小时,对体力、耐力和脑力都是考验。”江西省资溪面包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游小辉说,“鲍丽红不仅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还不断精益求精,为公司推出不少爆款。”
面包案台上的辛勤耕耘,成就了一番甜蜜事业。刚入职时,鲍丽红仅是一名门店现烤师,在裱花、收银、水吧岗位历练后,担任店长。靠着一股肯干肯拼肯闯的精气神,鲍丽红成长为公司现烤条线管理、产品改良、技术创新的带头人。职位和技艺提升的同时,鲍丽红也开始在行业内崭露头角。先后获得第八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专业组烘焙金奖、第十九届全国焙烤职业技能竞赛面包技术比赛银奖、全国劳工烘焙王多元创意竞赛伴手礼项等奖项。
2018年,为壮大资溪面包产业,以绍兴资溪面包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资溪面包企业纷纷回流,在资溪办厂开拓业务。鲍丽红因技艺精湛被江西省资溪面包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选中,回到资溪担任公司烘焙学院培训师,每期培训30至40名学员,累计培训学员上千名。同时,鲍丽红还主动拿出休息时间,带着两名徒弟参加决赛训练。“每天工作满满当当,但看到越来越多的‘资溪面包师’入行,心是踏实的。”鲍丽红说。
资溪县就业创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资溪这个不种小麦也没有面粉厂的城市,依托“师傅带徒弟、亲邻帮助亲邻、老乡帮老乡”的模式,通过“一姓带一村、一村带一镇、一镇带一县”的辐射效应,走出了一支4万人的“资溪面包师”大军,1.6万余家面包店开到全国1000多个城镇,其中省内开设800余家,带动就业7000余人,外省开设1.5万余家。
一个个面包化身为资溪人的“致富密码”,越来越多的资溪人靠烘焙改善了生活条件。据了解,资溪县本地农村劳动力月收入约3000元,而依托劳务品牌在外地务工的“资溪面包师”月收入高达6000元以上。在外从事面包及其衍生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夫妻外出务工年收入可达14至16万元。2021年,“资溪面包师”获得“行业引领类劳务品牌”荣誉;鲍丽红被评为“资溪面包师”全国新星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
易永艳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