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信息日报特派全媒体记者涂文华、王祺报道:如何让小规模种植的农产品能卖得出、卖上价?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万龙山乡茅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谭新萍建议推行“订单农业”模式,呼吁通过政策引导、技术赋能和全链条服务,破解小农户“种什么”“怎么卖”“如何增收”的难题,为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注入新动能。

谭新萍(右)在当地村民家中走访调研,收集意见建议。大江网视觉江西胡斐摄
谭新萍在调研中发现,小农户因市场信息滞后,无法精准契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往往只能依据过往经验或盲目跟风种植,时常会陷入“丰产不丰收”的窘境。
为破解困局,谭新萍在茅店村尝试探索“订单农业”新路。在她的努力与推动下,今年一家企业与茅店村签订30万斤南瓜包销协议,全村近700户参与种植,明确品种、质量标准和保底价,农户按订单生产,企业按需收购。
“仅这一项订单,预计今年村里每户就可以增收2000元。”谭新萍说。
“订单农业就像给农户装上了‘市场导航’,‘先签单后种地’的模式让农民心里有底、手中有钱。”谭新萍表示,她希望能将这种经验模式向全国推广。
为此,今年全国两会上,谭新萍提交了关于加强对小农户的服务指导,促进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建议。
谭新萍建议,大力推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加强产销对接,激励其与农户构建更为牢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依托政策的导向作用,激发广大农户、家庭农场等参与“订单农业”的热情,激励农户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
同时,制定统一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明确农产品的品种、规格、数量和质量标准等;加强农业生产管理,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团队,联合企业技术人员,根据订单要求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切实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