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特色产业如万木竞秀般“林立”于赣鄱大地,瑞金经开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于2013年11月升格为我省第三家县级“国字号”经开区。10余年锚定目标加油干,瑞金经开区成为我省“精工智造”核心区,同时推动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红色文创等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子布局。2024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结果显示,瑞金经开区较上一年度前进78位、列全国第116位,是全省进位幅度最大的国家级开发区……
3月13日,瑞金市委副书记、市长,瑞金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春林做客《开发区改革》周刊“奋进开发区”全媒体访谈间,畅聊改革故事,共话发展心得!

刘春林的智能纺纱车间,一排排机器高速运转,只有几位操作工人来回巡视,这一头的纺织产品刚刚下线,便接连有序“搭乘”智能化全自动轨道,输送至下一道工序……
“申华新材料是2024年从福建引进的一家纺织服装类企业,是集前纺、后纺及机包一体化的锦纶超细旦化纤加弹全产业链项目,打通从‘一根丝’到‘一块布’的全域生产。”该项目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可以说,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最为先进锦纶POY、DTY生产基地就在瑞金经开区。”记者了解到,该项目采用国产替代的新型化纤加弹、机包设备,实现生产自动化控制、数字化管理,总投资20亿元,项目达产达标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
不同于以往“千人纱、万人布”的传统场景,纺织这个昔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瑞金经开区落地生根,转而加速形成了一个更加数字化、智慧化的纺织产业集群。实际上,像申华新材料这样的“黑灯工厂”在瑞金经开区并不少见。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刘春林频频提及“小灯塔”“数智工厂”等字眼。
刘春林告诉记者,“黑灯工厂”是一种隐喻,指的是在关灯、减少工人操作的情况下,生产操作可以由机器来代替,是产业链高度自动化的一种体现。“中积智造就是其中一家‘黑灯工厂’,在数智化改造前,需要人工调控原材料的用量、设备的运转以及全流程的运输、包装。在2024年建成5G全连接智慧工厂项目以后,只需在生产前设置好数据规格,从ABS塑料到成品积木颗粒,整个生产过程都由MES系统管控、AGV机器人传输,实现全链条式无人化生产,创造了人机比达到1∶10的行业纪录,生产效率是过去的5倍。”
“县域级”入列“国家队”,底气何来?
伴随着国务院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东风,瑞金经开区在2013年11月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我省第三家县级“国字号”经开区,是赣南苏区振兴的先行示范区。
作为县域级的开发区,瑞金经开区率先跻身“国家队”行列,底气何来?
看产业规模,从“招大引强”到“雁阵齐飞”——
以金字电线电缆、金一电缆等为代表的电线电缆优势产业持续发展,以金拉铜箔、振兴铜业等为代表的铜铝加工特色产业加速崛起……近年来,瑞金经开区立足首位产业,成为我省“精工智造”的核心区,培育了2家营收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如今,瑞金经开区以精工智造首位产业,纺织服装、绿色食品、文创玩具协同发展的“1+3+N”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条式、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2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
抓招商引资,以“变”应“变”——
主动适应招商形势变化,迅速转变招商思路,瑞金经开区制定年度招商目标任务及考核细则,坚持做到周汇总、月通报、季排名,建立意向、在谈项目跟踪台账,不断完善“招、落、产”联动服务机制。聚焦首位产业,围绕“1+3”产业结构,编制完善产业链招商计划、招商图谱,组建8个招商团、28个招商小分队,通过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多种形式招商齐头并进。探索“基金+园区+产业链”综合模式,加快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撬动更多优质项目落户。组建专业化招商服务公司,把招商前期咨询、招商接待服务等事项推向市场,形成“政府+企业”招商合力。
提安商“温度”,写好项目落地“后半篇文章”——
如果说招商引资是战略前线,那么,项目落地的“后半篇文章”就是发展底线。刘春林说,“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全员盯着项目干!把‘有望’变为‘有效’,把‘进行时’变成‘完成时’就是最大底气的安商。”据悉,瑞金经开区持续改进安商服务、项目落地协作机制,推进“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2024年,园区新增落地开工项目38个、建成竣工项目43个,其中26个招商项目建成投产,6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
文/邱素凡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陈远路 图/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