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湖清水 护一方百姓
南昌新闻网讯 春日的鄱阳湖,烟波浩渺,碧水接天。近年来,南昌坚守鄱阳湖南昌湖区治理主阵地、主战场,鄱阳湖南昌湖区总磷浓度实现“三连降”,全力推动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定期“体检”守护碧水清流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对于调节长江水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区域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生态地位尤其重要。而总磷浓度偏高一直是鄱阳湖南昌湖区面临的难题。
为有效地改善鄱阳湖南昌湖区总磷浓度,南昌市生态环境局将监管和治理落实到环湖县区,每个县区针对排查分析出的不同污染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湖区断面总磷污染精细化管控方案。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钱宇佳表示,“我们还积极督促环湖县区对环鄱阳湖周边乡镇入河水质提升及生态修复项目已完成招标,即将进场施工;全市重点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项目也正在推进。这些项目完工后,将进一步改善鄱阳湖沿线的水质情况,守护碧水清波。
构建大保护大协同新格局
为推动鄱阳湖南昌湖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市生态环境局加强与农业农村、水利、交通运输、城管执法等职能部门的协作,推动全市畜禽、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等领域污染防治,持续完善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
“不用找码头停靠就能把垃圾和污水卸掉,方便又环保。”“赣南昌货1765”轮船长万贻辉说。为做好赣江流域南昌段运输船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得到妥善的接收、转运和处置工作,我市专门建设了2个水上污染物接收站,同步建造了2艘污染物接收船,在南昌辖区水域巡航接收船舶污染物。同时,公布联系方式,通过预约的方式“上门接收”,打造移动的“水上接收站”。目前,全市范围内已有13家码头完成了对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及含油污水的接收装置升级,实现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的100%闭环管理。在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南昌将逐步推行港口岸电的使用,减少船舶靠港期间燃油作业产生的污染,进一步完善绿色水运体系。
在农村,南昌大力开展环境整治,截至目前,累计完成664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2.7%,整治完成率居全省首位;在农业生产方面,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716.77万亩次,累计建成38个池塘养殖尾水治理试点示范项目;不断完善全市污水收集系统,对市工业、生活污水处理厂实施扩容提标改造,2024年总磷削减量为1389.63吨,较2021年提高262.8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