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闻网讯 近日,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发布我市2025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今年,我市将坚持“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总体要求,围绕“一个中心、三个重点、五个确保”的防汛总目标和抗旱保民生的基本任务,强化预防准备,夯实工作基础,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
强化预防准备 压实防汛责任
我市将加强党对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各级党委责任,明确重要建筑、基础设施、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区域的防汛主体责任。跨行政区域的堤防将逐段明确责任人和巡查防守责任,山洪灾害防治重点县区将落实县、乡、村、组、户五级防御责任人,并发放转移明白卡。同时,针对非建制功能区、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野景区、网红打卡点、工地营地等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防汛责任体系。
此外,我市将优化防汛抗旱工作机制,修订年度工作方案,完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值班值守、抢险救援等协调机制,重点落实涉铁水利安全度汛、洪涝险情灾情信息报送、强降水“31”风险预警应对等措施。各级防减救灾机构将定期开展实战演练,通过无脚本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监测预警 科学防范应对
气象部门将加强短历时临近预报服务,水文部门将做好超警洪水预报和防汛抗旱“3310”水文情势预报服务。在灾害来临前,严格落实“四个明确”要求,确保受威胁群众应转尽转,并强化重点部位和流动人员的避险措施。必要时,重点地区将实施“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等应急措施。
各级防减救灾机构和相关部门将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加强洪涝险情灾情信息报送。洪涝突发险情灾情紧急信息必须在事发30分钟内电话报告,在事发2小时内书面报告事件发生及处置的具体情况;重特大灾害必须在事发后30分钟内电话或书面报告,电话报告的必须在30分钟内报送书面信息;较大灾害每日至少续报一次,重特大灾害每日至少续报两次。
水利部门健全防洪、排涝、抗旱工程联合调度机制,采取“拦、分、蓄、滞、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发挥工程减灾效益。针对高风险区域,提前部署抢险队伍和物资,确保灾情发生时快速响应。发生较大险情时,将成立前方指挥部,高效组织群众转移和工程抢险。
保障受灾群众 夯实防汛基础
灾害发生后,我市将按照“十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