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纹小夜蛾
作为世界级生物圈保护区,井冈山保护区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孕育了无数珍稀物种,被誉为“绿色基因库”。近日,在井冈山保护区的密林深处,研究人员在对昆虫资源的调查中,发现了一种之前未被辨识的全新蛾类物种,不仅为该保护区再添了“稀客”,也进一步丰富了昆虫图谱研究领域的内容。
据了解,此次发现源于井冈山保护区管理局和东北林业大学联合开展昆虫资源调查,研究人员被疑似带纹拟夜蛾的蛾类物种吸引。从外观上看,该种蛾类的形态特征与已知物种存在明显差异,于是研究团队意识到,这可能是此前从未被记录的新物种。后经过一系列严谨的研究、比对和分析,新物种被正式确认,并以发现地的地理位置,将其命名为“井冈山纹小夜蛾”。目前,该新种有关研究成果已联合发表在动物分类学领域国际学术期刊《Zootaxa》上。
井冈山纹小夜蛾雌雄触角均为线状,红褐色。头部、胸部及翅基片淡棕色。雄性前翅通常红褐色,前缘基部具深褐色斑块,沿前缘呈矩形或小三角形;内横线和外横线明显,深褐色,前缘处两线间具明显近倒三角形的深褐色斑;缘线明显,由一系列黑色脉间短线组成;肾状纹小,不明显,近椭圆形,米黄色;饰毛深褐色。雌性翅纹与雄性相似,但形态更为纤细,整体颜色较浅,呈淡棕色。后翅淡棕色,中室端斑模糊;缘线明显,深褐色;饰毛较长,棕色。
据悉,井冈山纹小夜蛾与带纹拟夜蛾近似,外部形态上不易区分,但在雄性外生殖器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井冈山纹小夜蛾第八腹板高度硬化,左侧较宽,右侧呈指状突起;第八背板也高度硬化,近矩形,前缘具两个短的刺状突起;抱器端钝圆,抱器内突相对较小。
据井冈山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此次井冈山纹小夜蛾的发现,并非偶然,它是井冈山长期坚持生态保护的成果体现。多年来,保护区管理局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严格执行森林资源保护政策,不断加强生态修复与管理,土地的生态系统得到了悉心呵护,生物多样性也得以持续发展。此次新物种的发现,也让井冈山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家底”愈发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