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2025  2024  江西省简称  江西庐山  江西地图  江西大学  江西移动  江西省会是哪个城市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江西丰城 

南昌市驻村第一书记创新实践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日期:2025-04-08     来源:南昌    作者:南昌天气预报15天查询百度    浏览:130    评论:0    
核心提示:<b><img src="./W020250408250080482935.png" uploadpic="W020250408250080482935.png"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250408250080482935.png" /><br /> </b>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发展产业,让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

  四月的南昌,树绿花开。在安义县石鼻镇罗田村,驻村第一书记樊剑辉在罗田村乡村振兴产业基地,与农户一起采摘草莓,忙完后,又前往桑葚基地了解桑葚种植情况、听取农户需求……这是樊剑辉扎根田间地头,奔走村舍农家的日常剪影。

  2023年9月,樊剑辉从南昌市教育局派驻到罗田村任第一书记,近两年时间,他全身心投入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事业中,为罗田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刚到罗田村,我发现这里耕地分散,长期以来以传统种植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村民增收渠道狭窄。为打破产业发展的困局,我向农业专家取经,邀请专家到村里进行实地考察,结合罗田村的土壤、气候条件,在原有葡萄、莲蓬种植的基础上,引进了经济效益更好的红颜草莓。同时,还成立了古村种植合作社。”樊剑辉告诉记者。

  如今的罗田村,种植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一年四季,葡萄饱满圆润、桑葚乌黑油亮、草莓鲜红欲滴……在樊剑辉眼里,这里种下的不仅是葡萄、桑葚和草莓,更是农户的“致富梦”。

  “村里种植产业扩大后,我就在产业基地负责采摘和种植草莓、葡萄、莲蓬等水果,年收入增加了3万余元,年底还有产业收益分红。”农户杨晓莲说。

  截至目前,罗田村各类农业特色种植物种植面积有120余亩,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增长。樊剑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24年,他组织罗田村开展“消费助农”活动,共销售草莓1.6万余斤,葡萄7500余斤、莲蓬400余箱,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0余万元。

  为盘活罗田村闲置土地,进一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樊剑辉带领驻村工作队花费半年时间开展调研,决定利用现有草莓专业种植和管理经验,移植开发罗田村“共享菜园”有机蔬菜种植项目。“该项目采用了招募市民认领‘私家菜园’的共享菜园新模式,菜园主认领菜园后,可获得一块面积5平方米的私家菜园,周末可以带上家人、朋友来古村亲手种植有机果蔬,体验田园生活,此外,每周还能收到菜园配送的新鲜有机蔬菜‘盲盒’。”樊剑辉说,目前已招募到162位菜园主,为村民合作社直接创收9.72万元。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樊剑辉不仅关注产业发展,还在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等方面有着深入的思考和计划。“要引导村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生态农业,也要利用罗田古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采摘产业……”从产业破局到文化铸魂,樊剑辉对乡村振兴的探索步履不停。

  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在豫章大地的乡村振兴画卷中,第一书记们立足乡村资源禀赋,不断探索产业驱动的振兴之路。

  走进进贤县钟陵镇田南村油茶种植基地,满目苍翠,漫山尽显蓬勃生机,墨绿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微风吹过,油茶树叶“沙沙”作响,悦耳动听。

  谁曾想到,曾经这片荒芜的山地,如今成了村民们增收的“绿色银行”。而这背后,是田南村探索油茶产业发展、第一书记奋力推动乡村振兴的故事。

  为提升油茶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田南村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从油茶苗的选育、栽培,到病虫防害、果实采摘,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管理。

  “目前,全村种植油茶面积245亩,去年,油茶种植为村民人均增收5000余元。”田南村驻村第一书记詹谦说。

  油茶产业的发展,让村民获得了稳定收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油茶种植让我能在家照顾生病的妻子,还能有不少收入,种植油茶一年至少增收3万余元,驻村工作队还帮我申请小额信贷扩大种植规模,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田南村脱贫户胡杏飞高兴地说。

  在詹谦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田南村新建设的大米加工厂,车间里机器轰鸣,一袋袋优质大米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产出,农户们忙着搬运、打包,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2023年,詹谦就任田南村驻村第一书记,他发现,田南村拥有肥沃的土地,一直以来,村民都是以水稻种植为主,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村民收入增长缓慢。为此,詹谦深思熟虑,推动田南村发展大米加工产业。

  2024年12月,田南村大米加工厂食品生产许可证成功办理,由该村村委会自营。但如何将大米卖出去,又成了詹谦的心头事。

  为此,詹谦带领驻村工作队借助微信、抖音平台和各类交流会,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截至目前,该村大米加工厂已完成1.6万斤精米加工订单。

  排忧解难,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走进湾里管理局太平镇狮子峰脚下的泮溪村,白墙黛瓦、流水潺潺,满目皆新景。

  “以前,村子是灰蒙蒙的,环境也不好,基本上没有游客来。”村民杨刚礼说。

  2015年市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进驻后,杨刚礼发现村子一天一个变化。一条条沥青路通到家门口、一盏盏路灯照亮乡间路。“我们紧盯长期阻碍村庄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出重拳、用实招确保第一时间解决。”湾里管理局太平镇泮溪村第一书记、市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队长甘泉说。

  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就是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驻村工作队成员都随身携带着一本巴掌大小的工作本,平时走到哪发现问题、听到诉求就及时记录下来。“很多时候工作形式并不局限于会议室,我们主动走进群众中间,和他们拉拉家常,开展工作的很多思路就在这时有了雏形。”甘泉说。

  “村里一些人家散养的家禽真让人头疼,路上随处可见粪便,天气炎热的时候异味还特别大。”

  “雨一大,门前这条沟渠就会积水、外溢,通行十分不方便。”

  ……

  村民聊到的这些问题被驻村工作队一一记录下来,记在心上,并着手了解情况。2024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抢抓村庄环境整治契机,就村民及游客反映的家禽散养、不文明养犬等顽瘴痼疾,泮溪村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逐门逐户做工作,动员农家乐经营户及相关村民将家禽迁至村庄东南和东北方位集中设立的圈养点,并拆除鸡舍鸭棚狗窝等临时搭建20余处,村庄面貌得到明显改善;针对村民反映的积水、内涝问题,通过疏通、拓宽港道等方式,进行彻底解决。近年来,泮溪村先后完成了村内道路铺设沥青“白改黑”、路灯安装及污水管网改造,实现了人居环境绿化、净化和亮化。

  此外,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推动下,泮溪村还启动了“四知堂”提升改造工作,通过争取市政协机关帮扶资金,将其打造成集村史及“四知”文化展示、村民协商议事、留守儿童“第三课堂”、农家书屋于一体的村民活动中心和文化阵地,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环境好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来村里体验农家乐等旅游项目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如今的泮溪村真是诗情画意、游人如织。”在村“两委”工作了15年的泮溪村党支部书记杨平深有感触地说。

  将目光移至新建区松湖镇仙亭村,促就业举措精准发力。

  松湖镇仙亭村驻村第一书记、江铃集团驻村工作队队长毛润刚告诉记者,此前驻村工作队与松湖镇就业之家负责人涂鹏经过深入调研发现,松湖镇82%的大龄待业青年仅具有初中学历,技能单一,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我们走访发现,这些青年普遍吃苦耐劳,就业意愿比较强烈。”毛润刚说。驻村工作队决定联合松湖镇就业之家创新实施“国企定向就业工程”,联系江铃集团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大龄待业青年高质量就业。

  “通过精准摸排建立需求清单,对52名待业人员开展技能测评,我们锁定吃苦耐劳、动手能力强的重点群体,同时协调松湖镇成人技校开设夜间技能提升班,靶向培训打通就业堵点。”毛润刚说,截至目前,30名大龄青年通过考核入职江铃集团,人均月薪达5000元并享受五险一金。

  “如今仙亭村重点群体的年均收入由2万元增长至6万元。”仙亭村党支部书记金平华说。

  为推动“国企定向就业工程”持续赋能乡村振兴,仙亭村驻村工作队构建“招聘直通车—订单式培训—稳岗保障”闭环,帮助更多待业村民实现就业。

  帮扶不止于“输血”,毛润刚告诉记者,江铃集团将深化驻村书记桥梁机制,在更多乡镇复制“就业+产业”双驱动模式,未来三年计划提供更多定向岗位,并探索“以购代捐”方式采购当地农副产品,真正实现“招工一人、帮扶一户、带动一村”。

  精细治理,让村庄更和美更宜居

  波光粼粼的水塘、绿意盎然的广场、古色古香的休闲亭……南昌县广福镇木山村这几年间的变化,让村民竖起了大拇指。漫步村里,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道、各具特色的农家小景。

  “自南昌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2023年挂点帮扶以来,我们在前任驻村工作队的基础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积极招商引资,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南昌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驻村第一书记熊志鹏说。

  为让村里的冷链项目和花卉苗木发展得更好,熊志鹏带领驻村工作队积极组织企业外出考察学习,进一步拓宽业务渠道。同时,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创新“五红”治理模式,即打造“红阵地”、延伸“红触角”、当好“红管家”、搭建“红客厅”、建强“红网格”,不断焕发和美乡村新活力。

  “为倡导全民阅读进乡村,前不久,驻村工作队把原农家书屋的书籍进行了整理,并面向社会开展了公益捐书活动,收到了不少书籍。我们把这些书籍进行了分类,有文化、少儿和政经类等1000多本书籍。”熊志鹏表示,农家书屋不仅是群众获取知识、提升技能、实现增收致富的宝贵资源,更将激发广大村民的阅读兴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木山村先后荣获南昌市文明村镇、“十大和美宜居乡村”等称号。“以前有朋友要来,我们摆手劝退,现在都吆喝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我们村现在建得这么好,来这里就像度假一样,空气好、设施全,住得很舒服!”村民王银花说。

  让乡村更美、人更舒适,离不开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治理。广大驻村第一书记立足实际,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科学规划布局、深化环境治理、妥善化解矛盾,下一番“绣花”功夫精细化治理,让一个个村庄美起来,乡亲们生活更舒心,获得感满满。

  近日,记者来到进贤县泉岭乡前溪村,只见楼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特色墙绘相映成趣,一步一景,美不胜收。“生活在这样一个有颜值、有温度的美丽乡村,真幸福。”说起近年来村里的变化,村民们纷纷点赞。

  “近年来,前溪村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处理、雨污分流等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旧房改造、路灯亮化、路域提升等举措,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美丽宜居新家园。”共青团南昌市委驻前溪村第一书记谭亮说。

  扮靓村里“面子”,也要充实“里子”。谭亮带领驻村工作队以“党建引领,共治共享,幸福前溪”为主题,利用村庄空间形态,设计打造全省首个乡村邻里中心,形成“1+6+N”乡村建设体系,即以党建为引领,集合党群服务中心、村民议事馆、健康小屋、“一老一小”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杂货铺等六个场所,提供就医、养老、托幼、金融“一站式”服务,形成集约、开放、共享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进一步满足了村民的多元服务需求。

  “通过推动乡村邻里中心建设,原本脏乱的脱贫村被打造成‘共治共享,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谭亮表示,前溪村本着“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的基本理念,充分发挥村民议事馆作用,贯彻“打开天窗说亮话”的议事原则,为村民民主化议事、闲谈家常、促进感情提供场地,把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

  村庄环境的美化,离不开工作机制的健全,更离不开全体村民的共同参与。谭亮和驻村工作队按照“干净、整洁、有序”的标准,在村里定期开展“美丽庭院”“星级户评比”“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激励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提升行动。

  如今的前溪村,不仅树立了“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文明新风,更形成了“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面推进”的工作新格局,乡村环境实现从“一时美”向“持久美”的转变。

  

 
标签: 江西省水利厅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