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不仅要我们包工包料,连质量和安全风险也全推给我们!”近日,来自抚州的吴先生等人反映,南昌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南昌市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昌三建)在多个房地产项目中涉嫌违法分包,并将材料采购、施工安全等责任转嫁给个人承包者,导致工程完工一年多仍无法结算,他们垫资1000多万元难以收回。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遭投诉的南昌三建。本报全媒体记者 付强摄

南昌三建将工程转包给个人的合同。本报全媒体记者 付强摄
工程发包给个人,承包方需担全部责任
吴先生告诉记者,他是抚州市临川区人,牵头组建了一支水电安装施工团队。自2016年起与南昌三建合作,承接其开发的楼盘水电安装工程。他告诉记者,最初团队仅提供劳务,但南昌三建要求其“包工包料”,否则拒绝合作。迫于生计,吴先生和工友四处筹钱垫资购买建材,先后完成了“清华城”“梧桐墅”等6个项目的水电安装工程。
“2023年6月前,所有项目都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有的开发商早已结清款项,但南昌三建一直拖延材料审核和结算。”吴先生提供的一份《水电安装施工承包合同书》显示,承包方需承担本工程的全部水电安装工作,包工、包料、包质量、包辅材、包工具、包工期、包安全等全部责任,并组织进场所需工种人员。甚至在施工过程中,需自行应对市容、环卫、安全、质监、排水等政府部门现场检查和监督,所有问题由承包人自行解决,并承担相应费用。
在这6个项目中,一笔笔银行转账记录显示,吴先生所聘的采购员邓小华曾多次转账给材料商购买电线、电缆、PVC管材,还有部分工程款转入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余松青、邱明等私人账户。
公司回应避重就轻,属违法分包可举报
对此,记者来到位于南昌市丰和中大道1318号的南昌三建核实情况。面对质疑,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邱明回应,确与吴先生签订合同,但坚称属于“劳务分包”,拒绝进一步回应。记者追问“包工包料为何算劳务合同”,邱明表示不接受记者采访,也不再回复记者问题。
4月2日,中国建筑业协会法工委副会长、江西省建筑业协会法工委主任陈正分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建设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个人的属于违法分包,应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而且,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的,均可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
早在今年2月19日,记者将掌握的情况反馈给南昌三建相关部门,对方表示调查后会给记者答复。截至发稿时,该公司仍未回应。同时,吴先生也书面向南昌三建公司的上级单位——南昌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反映情况,也未得到回应。
业内人士透露,此类违法分包在建筑行业并非孤例,企业通过转嫁风险降低成本,不仅容易引发偷工减料,危及建筑质量,还是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推手。同时,极易出现连环追债、欠薪等诸多问题,诱发不稳定因素。
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进展。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