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柏巷里万家人》主创人员讨论剧本
近日,短剧话题再度登上热搜。四川方言短剧《家里家外》以3天突破10亿的播放量引发关注,该剧的成功标志着2025年我国微短剧行业正从“野蛮生长”迈向“精品化”新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方言短剧在江西早有成功先例——20年前,南昌方言剧《松柏巷里万家人》便风靡一时,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当下短剧市场蓬勃发展,江西能否抓住机遇,打造出“赣味”爆款短剧,值得期待。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段萍 图/受访者提供

《松柏巷里万家人》演职人员合影。

省影视家协会组织人员开展专题采风。
《松柏巷里万家人》
一次成功的本土化再创作
四川方言短剧《家里家外》创下短剧行业现象级热度纪录。该剧凭借对时代风貌的精准刻画、家庭情感的细腻描摹以及环环相扣的叙事张力,一举扭转了观众对短剧的刻板印象,成为行业标杆。
在江西方言短剧领域,本土观众对20年前的经典之作《松柏巷里万家人》仍记忆犹新。这部由湖南团队创作却扎根赣鄱大地的作品,演出阵容汇集了江西省话剧团、南昌市采茶剧团等本土艺术院团的实力派演员。
现任江西省话剧团负责人的熊磊,曾在剧中成功塑造“万长富”一角。他回忆道:“《松柏巷里万家人》虽是湖南团队的作品,但经过深度本土化改编后,无论是人物设定还是命名都充满浓郁的南昌特色,更融入了大量本土故事元素,堪称一次成功的本土化再创作。”
这部横跨数百集、持续热播数年的长篇方言剧,其成功关键在于生动展现了南昌故事。江西“故事大王”吴邦国正是该剧的幕后灵魂编剧。作为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网络电影十余年未能实现的突破,短剧仅用两三年就完成了。”赖泽臣表示,“这是重要的时间节点,让人们看到短剧作为裂变传播极其强大的内容载体。”随着海内外资本纷纷入局,短剧赛道也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
作为从业者,赖泽臣的愿景不止于内容创作:“我们希望通过短剧这一载体,打通文旅产业上下游,实现江西文化资源的流量转化。”
再造新时代赣语短剧
要从文化地标中寻找
江西能否打造出《家里家外》这样的现象级短剧,在短剧市场风口上实现突围?
对此,吴邦国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指出,尽管《松柏巷里万家人》曾创造收视热潮,但新时代的赣方言短剧必须走创新之路。“如今南昌的万寿宫、大士院等地已成为文化地标和网红打卡地,我们要深入挖掘这些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素材,通过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当代南昌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根据《“短剧游江西文旅新赣线”创作计划实施方案》,江西计划在2025年至2027年间,借助微短剧的热播效应,努力实现“一部剧带火一座城”,打造一批具有赣鄱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IP。赖泽臣认为,要快速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政府支持”。他指出,从政策扶持到资源整合,从平台搭建到市场推广,政府的全方位支持将为江西短剧“出圈”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