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年度江西省综合考核结果公布,46个开发区获评全省综合考核“第一等次”,45个开发区在考核中实现进位,8个开发区工业营收超1000亿元……
正值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年度综合考核工作推动江西各级开发区形成争先创优、奋力拼搏的发展氛围。这既是锚定目标、鼓舞士气的“发展之锚”,又是居安思危、吹响号角的“奋进之音”。
勇立改革潮头,开发区如何疾步“赶考路”?关键之年,何以执笔“创新题”,答好“发展卷”,跟随记者脚步,一起感受开发区的发展脉搏。
文/邱素凡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何柳斌
全省开发区
争先进位氛围浓厚
从“年榜”来看,我省开发区争先进位氛围浓厚——
45个开发区在本次考核中实现进位,其中袁州产业园区、乐平工业园区、宜丰工业园区、九江沙城工业园区、安源工业园区、宁都工业园区、黎川工业园区、万载工业园区等省级开发区前进超过20位,吉安高新区、景德镇高新区、丰城高新区、抚州高新区等国家级开发区进位较快。
开发区的争先进位,向来是衡量区域经济活力和产业潜力的风向标。
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带领下,我省开发区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以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发展模式创新为主线,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责主业,加快建设权责清晰、规范高效的现代开发区管理制度。
考核工作是一把标尺,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在考核机制的激励推动下,我省开发区产业发展量质双升——
全省开发区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认真落实“1269”行动计划,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4%,高于全省增速0.54个百分点;工业营业收入4.08万亿元,占全省比重为93%,同比增长6.02%,高于全省增速近1个百分点。其中,南昌高新区、上饶经开区、贵溪经开区、九江经开区、鹰潭高新区、南昌经开区、湖口高新园区、南昌小蓝经开区等开发区工业营收超1000亿元。
立足新发展阶段,形势紧任务重,驭变前行,韧性生长是园区发展的底蕴。
“新时代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发区是重要阵地。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省各开发区以‘赶考’之姿,对标先进,学习借鉴,发挥好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作用。”省发展改革委开发区改革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改革潮头
开发区如何疾步“赶考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如果说深化改革是一场历史大考,那么,开发区建设就像一场率先打响的“先锋战”,扑面而来的往往是最汹涌的浪头。正是如此,自建设伊始,改革便是新时代赋予开发区的底色。
2023年9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并于同年11月1日召开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大会,对新一轮开发区改革进行了动员部署,吹响了新时代开发区改革发展的号角。
随后,我省相继制定了《关于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关于建立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进机制的通知》、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年度工作要点。
改革工作推行至今,我省各级开发区顺机制、调结构、促转型,形成了集群效应凸显、项目招引活力持续迸发的“小气候”——
先看个例。2024年10月,贵溪经开区成功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至此,我省国家级经开区数量达11个,位居全国第五。
这家刚刚入列“国字号”的开发区,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被评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开发区通过政策、产业、创新、开放等多维度协同,能够形成独特的‘小气候’,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增长极’作用。去年,园区内12家企业入选江西民营企业百强榜单,18家企业入选江西制造业民营企业百强榜单,入选企业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贵溪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纵观全局。2024年,我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项目招引加快发力。
全省开发区积极探索“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其中上饶经开区、赣州经开区、龙南经开区、东乡经开区、吉水工业园区等5个开发区成效较好;全省90%的开发区正在实施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其中萍乡经开区、德兴高新园区、宜黄工业园区、遂川高新园区等4个开发区取得明显成效;全省60个有社会事务的开发区剥离社会事务658项,平均剥离率超80%,其中新余高新区、井冈山经开区、上栗工业园区等开发区力度较大。
全省开发区招引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429个,实际利用省外项目资金1万亿元,其中新余高新区、贵溪经开区、赣州经开区、南昌小蓝经开区、分宜工业园区等开发区超200亿元。
关键之年
执笔“创新题”答好“发展卷”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
开发区代表着区域产业聚集、经济发展的动力,更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如何以“小气候”撒播成“燎原火”,以“增长极”撬动“新跨越”?
“创新是园区发展当仁不让的主课题。”彭泽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记者走进位于彭泽县矶山工业园区的江西心连心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连心),看到的是一幅崭新的数智化生产图景。
“心连心通过‘纵向折叠+智能再造’模式,实现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显著提升。”该项目总体设计工程师冯圣君介绍道。经了解,园区利用“高位水池+凉水塔”技术节约用地40亩,煤储运车间采用“立体积木”设计实现“零新增用地扩建”。
2024年,心连心营收106.34亿元,跃升为九江市第三家营收过百亿元的民营企业,彭泽工业园区也首次晋级省级开发区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视线从长江南岸转向赣东部地区,这里正崛起一座现代化汽车城。
“为扛牢全市工业发展主力军之责,抚州高新区以打造‘一城’(新能源汽车之城)、‘一中心’(高端精密制造中心)为目标,挑起高质量发展的大梁。”抚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汪华辉表示。
“一城一中心”背后是科技和产业的创新融合发展,谁来牵头?怎么融合?
聚焦“谁来做”,抚州高新区精准施策,打造科技企业集群。实现扶持转向,从“事前奖补”到“事中事后”,从“单企特惠”至“细分产业”,从“财政直补”变为“市场化资本化”,并推行创新积分制,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打造企业矩阵;打造基金丛林,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建立风险共担机制,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聚焦“怎么做”,持续深化科技金融体制改革,构筑科技金融生态圈。银行层面,实施科技金融机构提质扩面行动,引导驻区银行功能升级,下放权限;推动科技信贷产品创新,建立“积分+信用+授信”联动机制,为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依托产业链需求,与知名院校合作,推动科研机构建设,招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培育科技型企业。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2024年,全省开发区加快科技型企业培育,新增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240个,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及载体数391个,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34%,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以考核为指挥棒,擦亮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在此激励下,我省各级开发区在坚持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将持续发挥好经济发展主阵地、改革开放试验田、创新转型驱动器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