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艺校”的舞蹈课。通讯员 廖培宇摄
“一二、走、左踏步,转身!”4月1日上午,在赣州市章贡区一家舞蹈培训机构,伴随着老师清脆的口令声,30多名学员专注地练习着舞蹈动作。其中,全职妈妈陈榕蓉手臂舒展,脚尖轻点地面划出优美弧线,脸上洋溢着陶醉与满足。
“以前送完孩子上学,我就在家刷手机、看电视,日子过得特别单调。”课间休息时,陈榕蓉告诉记者,“自从参加了‘市民艺校’的舞蹈课,我不仅身材变好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不一样了。”
从无人问津到一课难求
陈榕蓉口中的“市民艺校”,是章贡区2021年推出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这项工程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为18至60岁市民提供低价优质的艺术体育课程,每期15课时,收费150元至480元不等。截至目前,已有40余万人次参与,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民生项目之一。
“很多成年人都有学习艺术、提升自我的需求,但市场上的课程要么价格昂贵,要么时间安排不合理。”章贡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曾琴介绍,“‘市民艺校’填补了这个空白,让百姓也能享受艺术教育。”
“市民艺校”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创新方式: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文艺家协会、院校、新文艺群体中遴选优质师资,专业机构提供场地和设施设备,市民支付远低于市场价的学费。课程设置充分考虑成人特点,既有器乐、舞蹈、书画等传统项目,也有八段锦、匹克球等时下流行的健身课程。今年新增的网球课程,报名通道开启后名额瞬间被抢空。
“我们专门调研了市民需求,课程时间多安排在工作日晚间和周末,方便上班族参与。”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师资都是从专业机构选派的,确保教学质量。”
从陌生人到好朋友
每周三晚上,解放街道八镜路社区活动室总是灯火通明,十几名书画爱好者在这里挥毫泼墨,他们都是在“市民艺校”书画课上结识的。
“刚开始大家都不认识,现在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八镜路社区居民王先生说,“社区经常会举办小型展览,吸引了不少居民参观”。
像这样的由“市民艺校”学员自发组织的社团,在章贡区已有20多个。从合唱团到舞蹈队,从太极社团到读书会,艺术不仅丰富了个人生活,更成为连接邻里的纽带。
“以前小区里见面都不打招呼,现在一起上过课,见面都会聊上几句。”家住红旗大道的李阿姨笑着说,“上周我们舞蹈班的几个姐妹还相约去郊游呢!”
从参与者到传播者
4月2日19时30分许,五龙客家风情园的匹克球场内灯火通明。人群中,陈兰英和彭洁这对婆媳组合格外引人注目。
“和婆婆一起上课特别开心,我们家的气氛比以前融洽多了。”彭洁一边擦汗一边说。
像这样因“市民艺校”而改变生活的还有很多。器乐班的学员组织起了社区乐队,舞蹈班的学员自发排练节目参加社区演出,书画班的学员义务为社区绘制墙画……艺术的影响力在以各种形式扩散。
“最初我们只是想让市民有个学习的地方,没想到产生了这么多连锁反应。”曾琴感慨道,“现在很多学员都成了文化志愿者,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这种自发性的传播效应是最珍贵的。”
“市民艺校”的成功实践,为普惠性公共服务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政府少量投入撬动社会资源,既满足了群众需求,又带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大音艺术培训机构负责人邱荟睿算了一笔账:“参与‘市民艺校’后,我们的场地利用率提高了30%,还带动了少儿课程报名量增长20%。现在我们考虑专门开辟成人培训业务。”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章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