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人流量,湖陂村村民开起了咖啡馆。
4月1日,漫步南昌县塔城乡湖陂村,只见昔日的鸡舍变成网红民宿,闲置粮仓被改造成灵感书屋……在距南昌主城区40分钟车程的青岚湖与抚河交汇处,这座曾因空心化陷入沉寂的村庄正焕发勃勃生机。湖陂村首创“三新计划”,通过招引新村民、培育新农人、发展新业态,将闲置农房变成乡创空间,让现代文明反哺农耕文明,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湖陂村曾有25%的房屋常年空置。2023年以来,该村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营+村民参与”模式,系统推进闲置资产收储流转,完成28栋老旧房屋的腾退确权,拆除危旧建筑36处,为新农村发展腾出空间。同时,村里通过新媒体发布“新村民招募令”,精准吸引自由职业者等群体,目前已有24户新村民入驻,他们分别来自广东、河南、广西等地,涵盖心理咨询、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
“我们要让新村民留下来,就要让他们融入乡村生活,更要把他们培育成本地新农人。”塔城乡党委书记杨建辉介绍,新村民带来的新理念与乡土文化碰撞、融合后,有格调的田园生活气息油然而生。白岛合宅、清白居等乡村创新基地形成人才磁场,带动村民参与共享农场、乡村民宿等项目建设。2024年国庆期间,白鹭农场打造的“南昌版喜洲稻田”火爆出圈,单日接待游客超5000人,直接带动村民就业42人。
“村民教会了我们种菜,大家相处很融洽。”来自河南许昌的小崔和广西柳州的“三禾”是一对“村漂”情侣,他们在网上开课、运营媒体,“和城市相比,这里更平和,就是我们理想的家。”在保持原有生态肌理的基础上,湖陂村精心打造“水岚十景”,将长堤花海、水杉秘境等自然景观与咖啡店、研学基地等新业态有机融合。2024年,村集体收入突破70万元,较2016年增长14倍。该村还创新“积分制”管理,吸引新村民参与村庄治理,形成“老表+村漂”共治新格局,村民义务投工2000余人次。
如今,每到周末,城市游客在此体验农耕采摘、露营观鸟,感受“推窗见绿、枕星而眠”的诗意生活。湖陂村的变迁,正是得益于南昌市“两整治一提升”三年行动。据了解,该市目前共完成1060个“两类村”环境整治,有效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实现了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志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