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宏大叙事中,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无疑为中国的发展增添了亮色。南昌市通过实施“两整治一提升”行动三年来的努力证明,乡村振兴可有效激活发展动能,使农村呈现新面貌,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南昌市的乡村振兴,从环境整治的“面子”深入产业发展的“里子”,一二三产业既各展所长,又融合发展。当下,南昌市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8家,占全省近1/4,南昌农发集团等9家企业入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个,9个乡镇上榜全国千强镇名单。
南昌县塔城乡湖陂村是思路转变的一个典型案例。湖陂村曾因空心化陷入沉寂,25%的房屋常年空置。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营+村民参与”的模式,湖陂村成功盘活闲置资源,招引24户新村民入驻。这些“村漂”带来新理念,与本地新农人相互融合,在“两整治一提升”行动的带动下,修路、改厕、整理村容村貌,共同打造乡创基地、共享农场、乡村民宿等新业态。“村漂”变老表,成功走出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环境的改善不仅提升了乡村的“颜值”,更为产业发展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南昌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经济活力,形成良性循环。进贤县三阳集乡岗峰咀村螃蟹小镇依托湖景和生态资源,打造“军山湖美丽港湾”,发展农耕基地,引进多种业态项目,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红谷滩区流湖镇莲塘村引入第三方文旅公司,打造极具艺术风情的棕榈特色村庄,实现了从传统乡村向文旅胜地的华丽转身。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南昌市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条,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广泛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0多家。这些龙头企业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这些天,位于南昌市湾里管理局罗亭镇义坪村的政通花卉产业基地内,村民们正忙着打理花苗,为供应“五一”假期花卉市场做足准备。该基地主要以“龙头企业+土地流转+村集体入股”的模式运营,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46万元,带动15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
乡村振兴的成果,最终体现在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上。梳理数据表明,南昌市2024年投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68亿元,扶持各类经营主体1898个、产业基地498个,农产品电商零售额突破60亿元。发展动能带来真金白银。2024年,南昌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2个百分点,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过上有奔头的生活逐渐成为现实。
当乡村的活力被充分激发,当发展的动能如泉涌般澎湃,我们有理由相信,乡村振兴可以成为激活发展动能的有效路径。通过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协同推进,南昌市不仅实现了乡村的华丽蝶变,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力支撑。
吴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