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参加的九江马拉松是我体验过的最棒的赛事!”3月23日,近2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跑友齐聚庐山脚下,在奔跑中领略千年古城的山水人文之美。“去年,我们举办了400多场体育赛事,吸引了近30万人次参与。”九江市体育局负责人表示,“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工作方向更明确,效率更高了。”
从体育强市的铿锵步伐到基层医疗的温暖守护,从“双减”政策的落地生根到教育的蓬勃发展,九江市人大始终站在群众需求的最前沿,聚焦体教卫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薄弱点开展监督,并提出意见建议,督促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抓好落实,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体育惠民的强力推手
2022年,九江市在江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上取得金牌、奖牌、总分三项成绩均列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一些大型赛场捷报频传,多名九江籍运动员在多项世界和国家级比赛中争金夺银。全市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攀升,怎样才能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把九江打造成江西体育对外开放示范高地?
为了找寻答案,去年3月,九江市人大组成专题调研组,聚焦体育赛事组织、体育场馆运营、人才培养及体教体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深入体育场馆、赛事现场进行深度调研,详细了解全市竞技体育工作情况。
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精准靶向提出管用对策,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很快转化为九江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加大对竞技体育的宣传、不断擦亮九江赛事品牌、扩大体教融合覆盖面、全面做好“体育+”文章。一条条建议掷地有声,不仅得到了市委的肯定,还收获了群众的点赞。
随后,九江市人大持续跟踪问效,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快速行动,一场场重大体育赛事活动接踵而至,武宁县成功创建“全国网球示范县”,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全市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
“双减”落地的助推器
2024年是实现中央部署“双减”工作三年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为了推进全市“双减”工作落地落实,九江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调查组对市教育局“双减”专项工作进行了评议调查。
九江市人大代表、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周秀丽坦言,一方面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另一方面要提升教学质量,需要很大的智慧。
“我们发现‘双减’工作存在社会教育理念转变难、校内提质增效不足、校外培训监管薄弱等问题。”九江市人大教科文卫委负责人说,“我们及时向市教育局反馈,并督促他们整改,就是希望通过监督和评议,推动‘双减’政策落到实处。”
在九江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评议大会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校外培训监管等评议意见。
工作评议过后,九江市教育局认真研究整改措施。“这些意见非常具体,也很有针对性。”该市教育局负责人说,“我们积极落实整改,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学校也推行了‘1+N’课后服务模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现在,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了,校外培训也规范了。”不少学生家长反馈建议时说,孩子现在有更多时间发展兴趣爱好了。
家门口的医疗守护者
“以前看病,我们得跑很远的路到县城医院,现在省事多了。”在武宁县的一所乡镇卫生院,前来就诊的村民说。
这背后,凝聚着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也凝聚着九江市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的智慧与力量。去年6月,九江市人大再次组成调研组,采取定点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深入乡镇卫生院、乡村卫生室,详细了解财政投入、药品采购、住院床位、报销比例等具体情况,广泛听取基层医疗部门、医院的意见建议,确保专题调研接地气、通民心、见实效。
“全市基层医疗整体基础偏弱,人才队伍建设还不强、医共体作用发挥不足、医保医药政策落实也不够。”九江市人大代表、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王晓英在参加这次基层医疗调研时说。
九江市人大常委会随即提出审议意见,督促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力度,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促进分级诊疗落到实处,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
经过持续监督推动,这些建议很快得到落实。如今,九江市已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服务网络,99.4%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了中医馆;全省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评估排名前10位中,九江就有5个县(市、区)位列其中。
蒋琦俐 章跃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尹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