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璋)去年以来,吉安市在全省率先推行社会救助申办“双承诺制”,通过建立基层经办人员与受助对象双向信用承诺机制,有效破解了骗救助、办事难等难题。近日,该创新做法通过省民政厅向全省推广。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长期面临救助对象虚报信息、经办人员拖延办理等现实困境。“有的救助对象填报信息严重失实,有的经办人员受理后长期搁置,既损害公平又影响效率。”吉安市吉州区民政事务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罗清英表示。
针对这一“两头堵”现象,吉安市去年8月在吉州区试点推行“双承诺制”。新的机制要求救助对象签订《社会救助对象诚信承诺书》,承诺诚信申报家庭信息、主动报告动态变化、履行救助期间义务。基层经办人员签订《基层社会救助经办人员承诺书》,承诺提供优质服务、规范办理流程、限时办结事项并接受社会监督。同时,通过经办人员责任清单、服务清单,救助对象守信清单、失信清单明确权责边界,形成“自律+他律”的共治格局,倒逼服务提质增效。
4月7日,记者走进吉州区古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看到门口展板上详细介绍了社会救助信用承诺工作指南。“现在群众申请救助时,材料清单、办理时限全部公开。哪个环节出问题,我们就问责哪个环节。”吉安市社会救助中心负责人孟思静介绍,守信对象可享受“绿色通道”等激励,失信者将面临停发救助、追缴资金等惩戒。吉州区北门街道云腾岭社区居民肖某某身患子宫癌,去年9月中旬申请社会救助,月底便领取了750元的低保金。“我签了承诺书后,社区干部上门核查无误,就给我开启快速办理通道,效率非常高。”肖某某感慨道。
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局局长宋磊表示,吉安经验为全省提供了重要参考。今年3月,省民政厅专门发文推广“双承诺制”,旨在构建社会救助领域“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