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清晨,在金溪、资溪、贵溪三县(市)交界处,沉睡的金溪县何源镇峡山村被汽车引擎声唤醒。村里,一块写着“长丰商店”字样的招牌格外醒目。53岁的雷长丰弓着腰,往面包车里码放米面粮油,副驾驶座上放着两个快递包裹。
这样的清晨,雷长丰经历了7300余次。20年间,雷长丰换了3辆面包车,每辆面包车都载过帮空巢老人代购的物品和代送的快递。
◎文/图 新法治报·赣法云 吴子懿 记者廖世杰

雷长丰为村民送货
大山里的承诺
清晨5时30分,峡山村的薄雾还未散尽。雷长丰开着面包车载着连夜从鹰潭运回的货物往深山里“钻”。车轮碾过竹叶,惊起几只山雀。这条被村民称作“九曲肠”的盘山路,他再熟悉不过。
“做个好人,为乡亲们送好货。”这个承诺,雷长丰践行了20年。记者一到村里,就看到他在整理货架,桌上放着一本泛黄的账簿,上面记录着:“黄国庆,2024/3/12,米一袋、油一桶;黄金兰,2024/3/15,肥皂两盒……”20年来,这本账簿上从未出现过“违约”二字。
2005年5月,雷长丰开了这间临街小店。小店的商品利润微薄,价格多年未变。如今,长期生活在村里的只有60余人,其中20余人属于空巢老人。雷长丰说:“老人不容易,要好好服务这里的每个村民。”
这份承诺在2008年那个雪夜显得格外沉重。那天凌晨,村民李秋云突发尿结石,剧痛让她在床上蜷缩着。闻讯后,雷长丰裹着棉衣冲进她家,和邻居一起把她抬上面包车。被积雪压弯的毛竹横亘在路中间,每遇障碍,他就跳下车用柴刀开路,原本60分钟的车程延长到了90分钟。当医院抢救室的绿灯亮起,雷长丰悬着的心才放下。
肩膀上的重量
一袋米50斤、一箱啤酒30斤,一年送米近120次,还有数不清的快递包裹。峡山村道路崎岖,雷长丰的面包车只能开到路口,这些货物只能靠他手提肩扛。
记者跟随雷长丰的脚步,走在峡山村的小道上。他肩上扛着一袋米、手里拿着一个快递,20分钟后便来到了村民黄金兰的家门口。
“长丰,你来了!快进来坐坐。”黄金兰热情地招呼雷长丰。她一边接过雷长丰手上的快递,一边对记者说:“长丰心地善良。我血压高、心脏不好,行动不便,孩子们都在外面打工。这么多年来,有什么事,招呼一声他就来了。”
黄金兰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她告诉记者,雷长丰不仅帮她代购米油并送货上门,还帮她修缮房屋、购买日用品。大到拉沙子、水泥,小到买针线、药品,只要是她需要的,雷长丰都会帮忙。雷长丰笑着说:“别这么说,您身体不好,孩子们又不在身边,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再说,我帮乡亲们做点事,心里很踏实。”
回到店里,雷长丰又扛起一袋米,准备送到下一户村民家中。
车轮上的救援
“要是晚2个小时送来,你这条腿就保不住,真得好好谢谢雷长丰。”对于2023年8月8日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金溪县中医院的骨科医生江林奇记忆犹新。
那天晚上,81岁的周国华腿部剧痛,无法行走。他的老伴黄金兰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直奔雷长丰的商店。听到黄金兰的呼喊声,雷长丰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冲向黄金兰家。看到老人痛苦地蜷缩在沙发上、脸上满是汗水时,雷长丰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雷长丰快步走到老人身边,将他抱到车上。
“黄婶,我会开快点,您在车上好好照顾大爷。”雷长丰一边说,一边发动汽车。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飞驰,40分钟后驶进了金溪县中医院。
经过医生紧急救治,周国华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医生告诉黄金兰,幸亏送医及时,她老伴的腿才得以保住。黄金兰激动地握住雷长丰的手说:“长丰,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样的“生死救援”,雷长丰经历过280余次,每一次他都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面。
账本外的情谊
七旬老人黄国庆的家距离长丰商店不远,他手脚不便。记者采访当天,雷长丰又来到黄国庆家中。黄国庆一边开灯,一边指着灯泡说:“你看,这是长丰前几天帮我换的灯泡。”
黄国庆颤颤巍巍地打开菜盖,里面是一只煮熟的鸡。老人感慨地说:“我手脚不灵活,有时候想吃点鸡肉,自己都没办法弄,总是长丰帮我弄。”雷长丰笑着说:“黄叔,这都是小事,您别放在心上。”
雷长丰的“义务服务清单”远远超出送货范围:帮老人充话费、换灯泡、做饭、网上购物……“黄叔,您闺女帮您买了新的充电器,明天我就捎来。”“刘嫂,您的降压药已经到了,待会给您送过去。”雷长丰拿着手机发送一条条信息。
在雷长丰妻子黄林红的记忆里,艰难时小店月收入只有几百元,“可他说‘关了店,老人买袋盐都得走几里地’。”如今,货架上多了一摞荣誉证书——2019年金溪县“最美人物”、2024年第四季度“江西好人”……
当被问及未来的打算时,雷长丰笑着说:“我还年轻,扛得动。”他的笑容里有对生活的乐观,也藏着对村民们的深情。
记者准备离开时,一位老人跑过来说:“长丰真是个好人,有他在,我们心里都很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