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棚里自动喷灌设备为秧苗浇水、高速插秧机在平整的水田里来回穿梭……连日来,余干县各地抢抓农时忙春耕,处处是科技“抢春”的繁忙景象。
除了传统的农忙场景,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今年的春耕备耕还涌现不少新农人新农事,各种新技术、新装备在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当地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以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新农人正在用科技和智慧改写春耕的故事。
在九龙镇民安村平整宽阔的高标准农田里,余干县国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章志发正驾驶高速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青翠的秧苗被均匀地插入水田中。“一台插秧机一天可以栽插40亩,效率高,而且秧苗行距整齐划一、密度适中,有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章志发告诉记者,得益于政府的农机补贴,今年新购置高速插秧机3台、植保无人机2架,并投资38万元添置了智能育秧生产设备,建立“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带动农户联动发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合作社已为种粮大户提供早稻育秧、插秧、飞防等农事服务6500余亩,晚稻农事托管服务签订合同2.2万亩。
从整地、播种、育秧、田间管理、收割到运输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及农业生产效率。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农民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章志发介绍,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大多为85后、90后,他们通过培训掌握了植保无人机操作技能、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等,成为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主力。
在枫港乡河源村的千亩高标准农田里,新农人汤庆财通过手机远程操控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与传统人工相比,无人机一天能完成200亩地的作业,效率提高了近10倍。
汤庆财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了余干县兄弟庆财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农业机械服务、农业生产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汤庆财说:“以前春耕靠人力,现在有了科技助力,一个合作社不到10个人,可以种上万亩,省时省力省成本,而且效率高,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尝到了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带来的甜头。”
今年以来,余干县农业农村部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备足备齐各类农机具投入春耕生产,组织调运耕整机、拖拉机、插秧机等农机具2万余台(套),争取上级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近3000万元,培训农机手400人次,有效保障了春耕生产高效快速推进。
韩海建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吕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