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2025  2024  江西省简称  江西庐山  江西地图  江西大学  江西移动  江西省会是哪个城市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江西丰城 

每个人都是国家安全的一道防线(图)

   日期:2025-04-15     来源:江西省委书记**简历    作者:江西新闻出版学院    浏览:914    评论:0    
核心提示:今年是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10周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宣传教育走深走实,4月10日,由省律师协会与新法治报联合开展的第839期“公益律师进社区”活动,携手南昌市青山湖区司法局推出国家安全法解读与公民责任直播讲座。

  今年是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10周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宣传教育走深走实,4月10日,由省律师协会与新法治报联合开展的第839期“公益律师进社区”活动,携手南昌市青山湖区司法局推出国家安全法解读与公民责任直播讲座。

  本次直播活动邀请北京德恒(南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执行主任罗元律师授课。在直播中,罗元围绕典型案例,针对国家安全法核心内容进行讲解,吸引诸多网友在线观看。通过与网友互动,告知网友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加深网友对国家安全的认知。

  ◎文/图 新法治报·赣法云 实习生万仕君 记者方维芳

直播普法

  阐明七项维护国家安全义务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罗元在直播中首先介绍了国家安全的定义,并结合视频,向大家讲述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与法律框架。

  国家安全涉及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反间谍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核安全法等。

  “国家安全涉及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传统领域,及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金融、生物、太空、深海、极地、人工智能、海外利益等新兴领域。”罗元进一步对涵盖领域予以列举,例如,携带未经检疫的境外水果入境,可能引发生态危机,危害生态安全;某科研人员将实验室数据卖给境外公司,可能同时触犯国家安全法、刑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协助。”罗元介绍了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罗元还提醒广大网友在生活中需注意的安全事项: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加强对病毒的防范,不把涉密信息发到互联网上;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情况和线索,均可以拨打12339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在微信朋友圈晒照片,要注意照片中的背景,未经允许,不能在军事基地、军用港口等地拍摄。

  剖析危害国家安全行为

  在一个小时的直播中,罗元贴近群众生活,通过典型案例,详细剖析了日常生活中容易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国家安全观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国家安全法规定:国家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境外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罗元引用了重庆市綦江区公安局国内安全保卫支队原政委李斌,重庆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银峰违纪违法案,他们作为党员干部,本应带头维护国家安全,却“私自携带、阅看有严重政治问题的书籍”,这种行为不仅违反党纪,更直接触碰了国家安全法的底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安全是指一国文化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它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罗元结合某节目中某艺人的不当言论事件,深入分析了舆论安全和公民言行责任的法律边界。罗元指出,艺人作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都会被社会大众听到、看到,甚至会影响一批人的观点和立场。国家大义容不得巧舌如簧。国家安全不仅关乎行动,更关乎思想与言论的正确导向。

  “国家安全不仅限于政治、军事领域,还包括生态安全、农业安全等方面。”罗元指出,2019年,某艺人因携带违规水果入境被处罚,看似是普通的行政处罚,实则关系重大国家安全利益。他解释:“外来有害生物可能通过水果、蔬菜等载体传入我国,造成农作物病虫害、破坏生态平衡,甚至威胁粮食安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网络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罗元分享了一起网络安全的典型案例。

  自2012年4月起,一个名为“海莲花(OceanLotus)”的境外黑客组织针对中国的海事机构、海域建设部门、科研院所和航运企业,展开了精密组织的网络攻击。“海莲花”使用木马病毒攻陷、控制政府人员、外包商、行业专家等目标人群的电脑,意图获取受害者电脑中的机密资料,截获受害电脑与外界传递的情报,甚至操纵该电脑自动发送相关情报,从而达到掌握中方动向的目的。

  罗元提醒,网络风险与我们并非遥不可及,为增强安全意识、守护网络安全,大家应该加强学习网络安全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新技术新应用安全等知识普及,提升网络素养、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协力营造清朗网络环境。

  维护国家安全做到八个“不”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罗元提醒网友不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八不原则”:不随意拍摄军事设施、政府机关;不转发未经核实的境外敏感信息;不携带违禁动植物及其产品入境;不随意填写境外机构“问卷调查”;不点击可疑邮件附件,尤其是涉密岗位;不向境外人员透露未公开政策动向;不在非保密场所谈论工作机密;不隐瞒危害国家安全的可疑线索。

  直播过程中,罗元与网友互动问答,网友积极回应并点赞。

  网友“E0769”留言:“非常有收获,律师讲的都是我们常见而又容易忽略的案例,看完后明白了每个人都是国家安全的防线,维护国家安全必须从细节做起,从自身做起。”

  “作为直播间里不停记笔记的普通观众,我原本以为国家安全是‘高大上’的概念,看了公益律师分享的案例,让我瞬间明白,守护国家安全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举手之劳。”网友“枫叶”留言。

  “国家安全是底线安全,每个公民都是这条防线上的关键节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同时,要积极参与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罗元最后在讲座中说道,违反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成本极高,根据行为性质和危害程度,将面临从罚款、拘留到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的严厉惩处。他呼吁,公众要时刻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把维护国家安全转化为日常行动自觉,共同筑牢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咨询实录

  发批评言论会危害国家安全吗?

  方先生:普通人在网上批评政府政策,会危害国家安全吗?

  罗元: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通过合法渠道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受宪法保护。在日常生活中,公民可以通过政府网站、人民来信、正规媒体等渠道,就公共政策提出建设性意见。然而,法律同时划定了明确的红线,任何故意编造、散布虚假信息,煽动社会对立,制造恐慌情绪的行为,若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或引发群体性事件,则可能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情节严重的更可能构成“颠覆国家政权罪”等危害国家安全罪名。

  发现可疑人员,如何举报?

  万先生:发现小区里有外国人长期租住但行踪神秘,需要举报吗?

  罗元: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鼓励盲目猜疑或对他人进行无端指责,但必须增强必要的安全意识。

  如果发现身边有人非法测绘或收集地理信息、接触涉密人员或打探国家秘密、组织或参与危害国家安全的非法活动等可疑行为,应当提高警惕,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并立即拨打国家安全机关举报电话:12339。

  哪些人和组织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蒋先生:总觉得国家安全离我们普通人比较远,哪些人和组织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罗元:我国公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