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可爱的中国”红色组歌在省内高校的巡演落下帷幕。由上饶师范学院、九三学社上饶市工委联手打造的“可爱的中国”红色组歌,将思政教育与红歌艺术融为一体,引发了省内外青年学子的强烈共鸣与深深敬意。
歌声是时代的回响,思政是育人的灵魂。这场以音乐为媒,用艺术赋能的演出,用红色旋律激荡信仰力量,打造了“思政+艺术”的新范式。
红色音符里的百年回响
“母亲,可爱的中国!中国,可爱的母亲!”当深沉又气势磅礴的歌声响起,舞台灯光渐次点亮,12首原创曲目串联起上饶百年红色史诗。这部历时一年精心打磨的红色组歌,以“红心”“红夜”“红日”三篇章结构,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烽火岁月、上饶集中营的狱中斗争、新时代上饶的发展故事谱写成动人乐章。
“组歌三个篇章有各自的主题,篇章内每首歌也有单独的故事线索和精神指向。”红色组歌编剧翟朋介绍,“可爱的中国”红色组歌取材于上饶近百年的真实历史,每一个篇章都是一个时代,每一首歌曲都是一个故事。“我们希望用音符串起过去和现在,凝练成可听可感的红色艺术作品,用真情实感打动观众,尤其是当下的年轻人。”翟朋说。
创作团队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从方志敏革命精神的深度诠释到烈士施奇“永不凋谢的红杜鹃”形象塑造,再到新时代上饶翻天覆地的发展描摹,每个音符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都在勉励青年学子牢记历史,砥砺前行的时代使命。
舞台上的沉浸式思政课
“两条半枪闹革命,闹出了赣东北新天地”“以一身清风送天下安乐,用一生贫苦赢万家富足”……红色组歌把舞台与课堂贯通、让艺术与思政交融,用独唱、重唱、朗诵等多种形式,增强舞台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将观众带入那段峥嵘岁月。
“革命先辈们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传承红色基因,将个人理想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勇担使命。”看完演出,江西师范大学2023级思政教育专业学生林菲感慨道。
红色组歌主创团队的主体是学校的专业教师,表演团队除了独唱曲目多数由专业教师领衔,主要的伴唱、伴舞演员,均来自上饶师范学院音乐学和舞蹈学专业在校学生。
“舞台上的表演形式,往往比历史书上单纯的文字描述更具震撼力。演出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阵阵波澜,对革命先烈的热血和担当感同身受。”上饶师范学院学生许昊天在观看演出后告诉记者。
“学生需要从台词、内心体验以及外在行动去理解角色,去建立起一个立体、完整的形象。这不是一般话语能够达成的学习深度,这样的人物形象也将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感情,乃至生命当中。”红色组歌项目负责人、上饶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师张丽娟说,师生参演也是受教育的过程,在新的场域、新的模式,师生们既是“思政+艺术”的教育者和传播者,也是受教者和获益者。
创新模式的破圈效应
3月18日,“可爱的中国”红色组歌在上饶举行首演,之后,分别走进上饶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南昌航空大学进行巡演。巡演时,全省大中小学学生可通过线上直播观看演出,深受好评。
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既要润物无声,又要久久为功。红色组歌作为一种极具感染力与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为思政教育注入了全新活力。如何让其避免陷入“演完即闭幕”,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记者从上饶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了解到,学校已作出规划,包括将组歌纳入该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建设,继续做好深入大中小学巡演工作;开发配套教材与线上资源库,打造“听、唱、演、研”立体化思政课程等。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将推进校地合作,联合各地文旅部门将组歌融入红色旅游线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