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秋兰
最美的种子在书里。
从早起的环卫工到晚归的外卖骑手,从纸质书到元宇宙,从图书馆到云端,全民阅读潮席卷赣鄱大地,每个普通人与文字的相遇,都是一次长情的告白。
当庐山云雾缭绕书页,赣江潮水应和翻书声,江西的读书人正在诠释——阅读不是孤独的修行,而是无数个体与时代对话的集体仪式。

南昌书城里的银发读者。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滇敏摄

专注的小读者们。受访者供图
我们都是读书人
高尔基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在江西,阅读正在打破界限。
晨光中,赣江新区星海湖片区的环卫工人洪显发在用扫帚清理着地上的落叶。工作完成,他拍落身上的尘土,把手洗干净,悄悄走进星海湖边的心海书屋,开启他的阅读之旅。同一天,赣江新区中医药科创城的快递小哥廖志强也在星海湖畔骑行,送完快递,他会顺道来心海书屋借一本心仪的书。
他们都是心海书屋读书人。作为读者代表,他们的巨幅照片曾立在心海书屋前的展板上,阅读之美像春风一样传递。
林深处见鹿。在高山之巅,瀑布云中的庐山书房·KULING,时间的流动是肉眼看得见的。经过这里,来自五湖四海的旅客都要进来歇一歇脚。那一头撞进来避雨、却被书本留住脚步的母女俩,低头专注看书的样子,成为镜头里温馨的定格画面。让人感动的是,这里也有一个环卫工,他穿着环卫服蹲坐在书店一角看书的一幕被人拍了下来,成为朋友圈暖心的热图。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普通人在书本面前也会闪闪发光。在位于南昌红谷滩区凤凰洲的江西省图书馆,读书人像流水一样进出,特别是夜晚,灯火辉煌中既有来看书的人,也有来这里“卷”学习气氛的中高考学子及考研人群。他们朝气蓬勃,每一个用尽各种办法占座的日子都是自己读书旅程里深刻的印记。
读书的氛围是一条大河,它载着爱读书的人共一条大船御风而行。
在艾溪湖美书馆,一群女读者围炉而坐,共同开启“悦读好书·见字如面”女性主题阅读分享会;在南昌高新区图书馆,读者迎来“以指尖与心跳丈量世界的音旅人”手碟演奏者西西、“春和新月”交响音乐会;在南昌象山路职工书屋,一个小型摄影展正在书山中悄悄绽放影像力量;在南昌县莲花书屋,河畔市集成为一张叫得响的文化名片……书香润人心,以书店为支点,更多的人赴书香之约,享阅读之乐。
“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在作家冯骥才看来,人类一些重要的是非标准、道德取向、审美法则等都在经典书籍里,数字时代更要读书,特别是要让孩子们多读经典,不断积累其中的精华。
数据印证着作家的观点。过去的一年,江西省图书馆借阅榜里,成人图书借阅的前三名分别是梁晓声的《人世间·上部》、麦家的《人生海海》和余华的《文城》;电子书借阅前三则是余华的《活着》、神话《山海经》及罗伯特·戴博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三本书一年中电子借阅次数最高的近20万次,最低也达16万次。
经典,让数字时代的人们摆脱碎片化,重新找到心灵安放的处所。它们指引着不同年龄层的读者找到自己的书单。
以赣江新区心海书屋为例。2022年11月至今,儿童读者在该书屋最爱看的书是《大中华寻宝记》系列、《父与子》全集、《小熊很忙》绘本;女性读者最爱看的是《红楼梦》《活着》《我与地坛》;男性读者最爱看的是《平凡的世界》《晚熟的人》《沧浪之水》。
在这里,《历史的温度》《警世通言》《本草纲目》被60岁以上的读者借阅最多。81岁的读者江真修则成为书屋最年长的读书人。而除了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其余时间都泡在书屋里的读者万光明,则以6000多个小时的泡馆时间诠释了他的爱书成痴。
“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有书读,这是幸福。”正如作家莫耶这句话,当书店像钉子一样钉进人们的生活,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也就变得幸福起来。

心海书屋的童趣一角。江西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毛江凡摄
阅读的N种打开方式
2014年,“全民阅读”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时,定位为“倡导全民阅读”,随后逐步升级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2017年)、“深入推进全民阅读”(2022年、2023年)、“深化全民阅读活动”(2024年、2025年),显示出政策从理念推广到行动落地的转变。这一变化反映了全民阅读从社会共识到系统性工程的渐进式深化。
十年深耕,书香早已浸润赣鄱血脉。
4月20日,以“智慧图书惠赣鄱”为主题的2025年江西省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在江西省图书馆启幕。现场,《荷塘月色》以声画交融的艺术呈现引领观众步入诗意栖居,《谁是最可爱的人》通过声音剧场的形式让红色记忆穿越时空。
这也是“赣文轻骑兵”百万好书进基层活动的点亮现场。我省组建优质队伍,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把百万好书送到百姓身边,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活动期间,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精心策划383场线上线下活动,共赴书香之约,畅享阅读新体验。同时,江西省图书馆开展12场线下活动,涵盖经典诗词赏析会、“赣图夜学汇”青年夜校、《赣图大讲堂》系列讲座及数字资源直达基层活动,还同步推出“墨彩书韵”中国经典故事艺术展等多个主题展览。
4月21日,江西省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启动仪式在九江举行,“江右读书节”同步启动。以“文脉承古今,书香润赣鄱”为主题,举办书香游园会、全民阅读摄影艺术展、白鹿洞书院晒书雅集等多场阅读推广活动,地域文化的表达多元且丰富,让读者大饱眼福。
以书为媒、因书而美,书店成为城乡居民的诗意栖居。
在艾溪湖美书馆,一张张读书人的脸庞沉醉在灯影中。几年来,已经有超百万人次入馆阅读,美书馆既是他们的书房,也是复合型文化空间,更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年100多场文化活动,让这里不仅仅有阅读,更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科普、社交活动,使公益书房升级为全民客厅。
在庐山书房,读者每天拍下一朵云。他们在这个离天空最近的书房里,与书交谈,在大自然中倾听,很多奇思妙想都被记录下来,成为来过的证据,打开文旅融合的新思路。
从街角到云端,从纸质到数字,我省正用“最江西”的方式演绎全民阅读新可能。我们看到,江西正以山水为幕布,搭起特色阅读空间;民俗当书签,激活文化记忆;数字做砚台,研开创新墨色。
跨界“混搭”,阅读就有了N种打开方式。当古籍里的铅字化作市井烟火,当读书声融入学子的晨昏,这场静水深流的阅读革命,已然成为赣鄱大地最动人的文化脉动。
共建共享推动“悦读”前行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全民阅读活动在赣鄱大地如火如荼,离不开读者、书店、文化人的参与共建,更离不开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他们共同构成了公共服务的新族群。
在书房看看书、歇歇脚,在城市烟火中品一缕书香、在都市喧嚣中寻一份宁静,成为城市新时尚。4月16日,在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南昌亮出了打造“书香洪城”的态度:一座有魅力的城市,应该是书香飘溢的城市。该市打造“书香洪城”文化新地标,将豫章书卷气融入城市烟火气,南昌孺子书房已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2024年,南昌市图书馆总、分馆共接待读者72.97万人次,举办阅读活动518场,吸引17.88万人次读者参与。
全省各设区市也纷纷加大了书香城市建设。上饶搭建了全民阅读新平台,围绕打造“15分钟阅读圈”,持续推进市县乡村四级公共阅读场馆建设,打造了悬崖书房、木言者城市书房等一批网红阅读空间,13个公共图书馆、227家实体书店、2180个农家书屋构成上饶的书香底气。此外,景德镇连续6年举办“夜珠山夜读节”全民阅读月活动;萍乡首创“阅读+景区研学”新模式,推出“全民共读昭萍古诗”“四季童读”等活动;宜春年均举办名家讲座、读书分享等活动300余场,面向青少年开展“书香种子”培育计划,通过流动书车、数字听书扩大乡村阅读覆盖面,为特殊群体提供定制服务。
…………
政府主导的书店有力量,民营书店的坚持则让阅读之美呈现出不同的亮色。
1992年春天,万国英望着老城斑驳的骑楼,突然意识到:一座城市不能只有报刊亭菜市场,更需要安放灵魂的港湾。这个朴素的念头一出,让南昌青苑书店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破土而出,一坚持就是33年。
“让知识流动温暖人心”,当文宇阁书院的袁宇把经营20年的馆配书店转型为公益图书馆,他也就树立起了一个信念:书店不只是简单的交易场所,更是照亮文明传承的灯塔。
书店迎来了读书人,也迎来了“摆渡人”,深化共建共享机制,让我们看到持续的阅读力量。
南昌高新区图书馆统计,5年里,馆内开展活动805场,迎来志愿服务4.2万余人次,志愿者服务总时长近10万小时。馆里最年长的读者是95岁的肖梅。
“要唤醒文化的‘神经末梢’,志愿者的参与和加入必不可少”,书屋运营机构负责人刘白介绍,在艾溪湖美书馆,运营团队发起1万小时的公益行动,用时间累加转化积分,最终达成多读一本书、多一次公益参与的循环文化生态。
“百馆千万场,服务来共享。”如今,我省已打造“江西少年诗词大会”“新华大讲堂”等30余个阅读品牌。以共建共享为路径,全省建有各类公共阅读场所2万余个,每年全省各地开展阅读活动超1万场次,不同群体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当全民阅读变为常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人们的文化自觉,更是一个地域在现代化进程中守护精神原乡的智慧。这样的全民阅读,恰似赣江春水,既滋养着当下的生活,又奔涌向未来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