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记者从“省重点实验室积分制绩效评价”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江西在完成172家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探索在省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中采用“积分制”。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172家省重点实验室首次积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科创平台建设“新标尺”
2024年11月,江西出台《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积分制绩效评价工作指引(试行)》,通过构建积分制绩效评价体系,实时捕捉实验室的“科研脉动”,建立了江西科创平台建设的“新标尺”。
据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宋德雄介绍,目前,这一评价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初步构建,共计覆盖6大能力12项核心指标,其中,突出省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等。同时,为了避免实验室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制定了“三年递减、六年清零”的原则,通过逐年累加、同期递减规则,激励实验室滚动、持续创新。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江西已基本形成了特色化、培育性、应用化、市场化等省重点实验室积分制评价“四大导向”。
其中,在培育性导向方面,瞄准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设置40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指标,突出重大项目、重大奖励、重大成果等导向性指标,发挥导向性培育指挥棒功能。
大数据赋能多维度精准画像
与此同时,积分制评价体系依托江西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发了集业绩录入、积分计算、可视化分析为一体的省重点实验室积分制绩效评价数字化平台,形成省重点实验室积分总榜、单项业绩榜、创新增速榜等,实现对省重点实验室总体情况、实验室个体情况多维度精准画像。
相较于传统平台的单向考核模式,积分制评价体系创新构建了管理协同生态。在管理侧,省科技厅可通过积分数据实时了解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和年度变化趋势,实现政策“精准滴灌”;在平台侧,省重点实验室可及时掌握自身各指标、各维度详细得分及排名情况,通过积分排名实现“自我诊断”,审视自身的优势和短板,制定阶段性“进化路线”。
“有进有出”“有奖有罚”
随着积分制评价体系的持续深化,“指挥棒”作用也不断强化。据介绍,通过“积分制”绩效评价,建立“有进有出”“有奖有罚”的动态管理机制。具体来说,即省科技厅每年动态评价省重点实验室绩效产出水平,对上一年度积分评价结果为“优秀”和“较好”的省重点实验室,给予创新资源倾斜支持,激发省重点实验室的创新活力。对积分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省重点实验室,发出警示,甚至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