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沛
4月23日至24日,“2025未来地球:科学与应用大会”在景德镇举办。围绕气候变化这一重要议题,如何把科学共识转化为社会共识,让更多人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是不少参会者关注的话题。
相较于一般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是现实的、严峻的、长远的。无数事实证明,气候变化不只是环境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应对气候变化也不仅是科学家的课题,更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提高公众认知水平,扩大社会共识,才能汇聚更多应对气候变化的力量。这其中,尤其要发挥好气象科普的桥梁作用。一方面,要及时权威准确回应公众关切,做好相关知识、政策的阐释与解读。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创新科普内容与形式,化“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让效果事半功倍。
共识的凝聚不止于知识的传播,还需要价值观的引领。气候变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每个个体的选择都在为未来“投票”。引导更多人从绿色出行、低碳消费、节约水电等身边小事做起,践行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就能为应对气候变化多出一份力。除了政府的教育引导,企业也应履行更多社会责任,通过低碳环保的产品开发与宣传,向消费者传递绿色低碳理念。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并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我们就能真正筑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知根基,共同守护地球家园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