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生产、交通管理等领域“大显身手”
无人机穿梭田间播种撒肥、“喊话”疏导交通……随着低空经济从“飞起来”迈向“用起来”,南昌正以无人机应用为切入点,在农业生产、交通管理等领域打开新场景。
根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这片“新蓝海”上,南昌正凭借科技赋能与场景创新,让低空经济真正“飞”入民生与产业深处。
从“泥巴裹腿”到“田边站立”
农业展现新景象
在南昌恒湖垦殖场,曾经忙碌于田间地头、“泥巴裹腿”的农民,如今只需操控手中的遥控器,就能让无人机完成各项农活。“只见机器不见人”的现代化耕作场景,已成为这里的常态,农业无人机正推动着南昌农业生产加速向现代化、科技化转型升级。
春耕时节,恒湖垦殖场的水稻种植基地内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数架无人机在大田上空匀速穿行,螺旋桨飞速旋转,按照预设的航线,将肥料、农药精准地播撒到田间。
“现在施肥、打药、除草、巡田,全程都交给无人机,省心又高效!”恒湖垦殖场农业发展部部长伍守恒介绍道,无人机操作界面十分智能,能够适配平地、山地等多种作业场景。技术人员只需根据卫星图像规划好飞行路线,再输入飞行高度、速度、播撒量等参数,无人机就能自动、精准地完成作业。
据了解,目前恒湖垦殖场的农机库中有30余架无人机,其中以大疆T70型号为主。“这些无人机具备施肥、打药、播种等多种功能,作业效率十分惊人。例如最新的大疆T70无人机,一次装载量可达50公斤,10分钟就能完成一个架次的作业,可覆盖5至10亩田地,全天作业面积能达到300至400亩。”伍守恒说,不仅如此,无人机作业精度远超人工,不存在漏喷、重喷现象,还能通过精准控制农药、肥料用量,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节本增效的同时,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如今,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植保,拓展到施肥、播种等多个关键生产环节,显著提升了恒湖垦殖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目前,恒湖垦殖场水稻生产的耕整、植保、收割、脱粒等主要环节已实现100%机械化;种植环节机械化率达70%,施肥环节机械化率达80%,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水平高达91.7%,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从“地面堵点”到“空中直达”
城市管理更智慧
“变道请提前打开转向灯,禁止加塞,文明行车……”近日,红谷隧道路段上空,一架印有“中图智飞”标识的无人机正通过喊话设备循环播放交通提示,配合地面交警开展疏导工作。这一幕,正是江西中图智飞科技有限公司以技术创新赋能城市交通管理的生动实践。
随着南昌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治理面临效率与精准度的双重挑战。南昌市交警直属二大队携手本土科技企业中图智飞,依托其自主研发的低空无人机管控平台,构建“空中巡逻+地面执法”的立体化交通管理模式,为破解拥堵难题提供“科技解法”。
“我们的无人机能抵御四级风力和中雨天气,配套机巢可承受六级风力,确保在非极端环境下稳定作业。”中图智飞首席技术官刘堃琪介绍,平台还搭载了激光避障雷达与应急降落伞,从硬件到软件双重保障飞行安全,让无人机成为交警的“空中全天候助手”。
在事故处置中,无人机更展现出了“破局”能力。针对南昌高架快速路发生的追尾、剐蹭等事故,传统警车受拥堵影响往往需15至20分钟抵达现场,而中图智飞无人机可在3至5分钟内飞抵,通过高清影像实时回传事故全貌,协助交警远程研判责任、疏导车流,将“小事故引发大拥堵”的概率降低60%以上。“未来全域化布局后,我们将实现重点路段‘分钟级响应’,让空中巡查成为交通指挥的‘第二双眼睛’。”刘堃琪表示。
目前,中图智飞无人机已在南昌隧道、桥梁、商圈周边等20余个重点区域实现常态化应用,累计协助查处交通违法3000余起,参与事故处置效率提升40%。其“地空联动”模式不仅缓解了警力不足问题,更通过科技手段推动交通管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
从“科技赋能”到“生态构建”
探索特色发展路
从无人机穿梭田间助力春耕,到“空中交警”维护城市交通秩序,在低空经济的“新蓝海”,南昌凭借深厚的航空制造底蕴与创新发展思维,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低空经济的核心是释放经济价值,这需要走通‘工程化—商业化—产业化’路径,尤其要在产业化上做文章。”南昌航空大学航空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余长春在谈及南昌低空经济发展时指出,江西作为全国唯一兼具旋翼机与固定翼机整机生产能力的省份,在低空制造领域具有先天优势,为南昌低空经济从“技术积累”迈向“价值变现”提供了核心动能。
南昌在低空经济发展上的优势不仅限于制造层面。南昌航空大学等高校持续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而本地企业则在智能飞行系统等前沿领域不断推陈出新,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技术与人才的双重竞争优势。对此,余长春建议,南昌应全面梳理自身在航空产业资源、地理区位以及人才储备等方面的优势,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发展根基。同时,要高度重视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的培育,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等方式,将更多要素逐步汇聚到低空经济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从而推动南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科技赋能”到“生态构建”,南昌正以系统思维推动低空经济“稳起飞、广应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空间,让低空经济真正成为南昌创新发展的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