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浪潮中,赣鄱儿女始终以敢为人先的胆识勇立潮头——扎根桑梓者深耕不辍,远拓四方者步履铿锵,共同在时代画卷上镌刻下奋斗的注脚。今日,本报推出特别策划,聚焦几个在商海浪潮中破浪前行、于异乡热土上筑梦扎根的赣人赣企代表。他们的故事里,既有创业维艰的勇毅担当,亦有守望初心的赤子情怀;既是个体逐梦的生动写照,更是新时代赣商精神的具象诠释。
从赣江到黄浦江
江西生态鱼的“沪上之旅”
李维圣汉 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武健 文/图

有机鳙鱼捕捞现场。
4月24日下午,各省市区、中央部委驻上海单位信息协会的2025年二季度理事长会议暨信息分享会议在上海阳光滨江中心举行。江西农发集团优质生态农产品“西海博鱼”牌有机鳙鱼出现在会议现场,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关注。
这些生态农产品经历从赣江到黄浦江的“旅程”,是近年来江西农发集团推动“赣鱼入沪”战略的一个缩影。江西农发集团作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如何突破地域限制,将“江西好水养好鱼”的品牌打入上海市场?
从江西到上海——
24小时内的“活鱼直达”
武宁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庐山西海(即柘林湖)水域面积达45万亩,水质常年保持国家Ⅰ类标准,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我们的鱼是在‘水中森林’里长大的。”江西农发集团旗下的江西山水武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宁渔业)负责人黄剑介绍,庐山西海不仅水质纯净,而且水下森林茂密,浮游生物丰富,为鳙鱼、鳜鱼、鲈鱼、银鱼等特色水产品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
近年来,武宁渔业引入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调控水质和溶氧量,确保鱼群健康生长。同时,公司建立了全程可追溯体系,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鱼的生长环境、捕捞日期等信息。“上海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极高,我们必须用科技保障品质,让端上餐桌的都是‘放心鱼’。”黄剑说。
活鱼运输是水产品进入外地市场的最大难题。武宁渔业与顺丰冷链、京东物流合作,采用“活鱼运输车+充氧包装”技术,确保鱼在运输途中存活率达98%以上。“从武宁到上海,24小时内直达,鱼到市场还是活蹦乱跳的。”黄剑介绍。
据了解,武宁渔业线下通过与上海江杨水产市场、光明渔业、东方渔谷等达成合作,建设“大水面生态养殖+城市中心仓暂养+一级批发市场流通”的“江西精品花鲢”经销体系。同时,坚持线上销售并举,正在与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等多个平台对接合作。“我们联合上海合作方还尝试了社区团购模式,直接对接上海的高端小区,反响很好。”黄剑说。
上海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有机生态”打响江西鱼品牌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水产品消费市场之一,年消费量超100万吨,但竞争也异常激烈。“上海人吃鱼讲究‘鲜、活、嫩’,还讲究品牌。”黄剑坦言,“刚开始推广时,很多消费者根本没听说过‘庐山西海有机鳙鱼’。”
为了提升品牌认知度,武宁渔业在上海水产协会、上海江西商会水产分会的支持下,制订了一系列措施:参加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举办“江西生态鱼品鉴会”;与米其林星级餐厅合作,推出“庐山西海生态鳙鱼宴”;邀请美食博主探店,在社交媒体传播“江西鱼”的鲜美。“我们不只是卖鱼,更是推广江西的生态文化。”黄剑说。
政府助力,赣商入沪的“东风”——
省驻沪办的“桥梁作用”
江西省驻沪办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赣品入沪”,为江西农特产品走进上海搭建平台。“我们帮助对接上海的农贸市场、商超、行业协会、餐饮企业,还组织江西企业参加上海的展销会。”江西省驻沪办信息处负责人介绍。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将武宁渔业列入“生态鄱阳湖”品牌建设重点企业,并提供冷链物流补贴、市场推广资金等支持。“没有政府的助力,我们很难这么快打开上海市场。”黄剑感慨道。
江西农发集团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高标准整合70万亩优质水面资源,力争拓展及运营100万亩,并建设现代化加工厂,开发鱼丸、鱼脯等深加工产品,以适应上海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武宁渔业正与上海旅行社合作,推出“武宁生态渔旅路线”,让上海游客亲身感受“捕鱼、吃鱼、赏鱼”的乐趣,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卖鱼,还要让全国消费者记住‘江西好水出好鱼’。”黄剑信心满满。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