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南昌县南新乡建新村外的大田里,种粮大户陈长根站在田垄边,遥望着他承包的土地。“种子刚拿去育秧,再过几天,我就要请人来翻地了。去年旱情影响了收成,今年应该问题不大。”陈长根信心满满地说。
陈长根的底气来自于今年春节前与益海嘉里也看不上。”面对记者的询问,不少参加过座谈的农户认为,繁琐的收购流程和相对不高的产量让他们与订单农业“擦肩而过”。
种粮户的担心经过反馈后,流程已优化为种植大户的粮食直接送公司,散户由粮食生产主体代收再集中统一交公司。益海嘉里则在收粮时派出工作人员直接上门取样。
订单农业一头连着企业,一头延伸到田间,农民不愁销路,企业有稳定货源。范湖村种粮人罗小文说,他家12亩地一年最多收割2.4万斤水稻,达标后可以多挣近1000元。
给水稻循环经济“给养”
在益海嘉里的门外,时刻有挂着外地牌照的运粮车等待入厂;生产车间里,机器24小时不间断运转,一粒粒水稻经过去石、筛选、色选、抛光、配米等十几道工序后,就变成了一袋袋包装大米。“我们这家工厂的加工能力是每年30万吨,但我们至少需要35万吨的水稻才能满足产线全开。”益海嘉里行政主任马斌说。
2022年,南昌市水稻总产量为210万吨,单益海嘉里一家就能“吃”下南昌市七分之一的产量。“由于产线品类的关系,我们对收购的水稻品种是有要求的。”马斌告诉记者。
作为东北大学的博士,马斌的研究方向是粮食安全和供应链管理。“根据我们的测算,以厂区为中心的50公里范围为最优采购半径。”马斌说,以此计算,南新乡、塘南镇、泾口乡、蒋巷镇都处于公司的最优采购半径内。
南昌县的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省前列。但长期以来缺少统一、主导的种植品种,处于分散状态。“我们统计过,一个大一些的村子就能种出十来个品种的水稻,不仅影响原粮供应,而且还影响种植户的收益。”马斌说,从2022年开始的订单农业正是因此而出现。
记者了解到,益海嘉里研发的水稻循环经济模式中,将一粒米“物尽其用”。“最粗浅的方式是生产大米后,米糠用来榨油,产出营养丰富的稻米油,稻壳送去燃烧发电,稻壳灰还能提炼出‘白炭黑’做轮胎原料。”马斌告诉记者,他们从一粒水稻中提取的物质可以制成2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尤其是稻米油的变废为宝,不仅延长了水稻加工的产业链,而且还能节约不少耕地。
“以我们的加工能力来说,今年的收购支出将会增加400万元。但正因为我们可以做到将一粒水稻物尽其用,我们也就敢于对农户进行补贴。”马斌说,希望通过农业订单模式让更多的农民增收。
追求产量质量并重
“2022年,益海嘉里在我们乡总共收购了1.79万吨水稻,农户增收143万元。目前南新乡11个村的186户种植大户和5个粮食生产主体,已签订协议,合同面积达2.1万亩。”南新乡党委副书记危峙说,种植大户的粮食直接送公司,散户由粮食生产主体代收集中统一交公司。
订单农业有别于传统的“先种后卖”生产模式,在保证农户合理收益、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体现了订单农业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险不存在。“益海嘉里对水稻品质有要求,而农户种植技术水平不统一,如果不能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品质达不到要求,那么也有可能造成违约。”危峙说。
从追求产量到产量质量并重,南昌县粮食产业发展思路在悄然改变。
记者从南昌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南昌县正在制订方案,计划以益海嘉里为龙头,打造稻米区域公用品牌。“以订单农业为试点,我们想打造属于南昌县自己的区域品牌水稻。”李小庆说。
“我们鼓励水稻种植主体与知名大米加工企业主动对接,推行良种良法、实行订单生产,促进稻米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南昌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游同南说,为防范风险,政府以第三方的地位加入订单农业协议,形成类似“担保”的角色。同时,今年南昌县安排资金1000万元,作为政府补贴资金和商业性保险保费补贴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