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功富 叶相发
丫山旅游度假区入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梅关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丫山森林康养基地入选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大余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过去的一年,大余县收获满满,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奖项纷至沓来。近年来,大余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植生态底色,大力推进生态与旅游、康养、工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呵护生态颜值
日前,大余县吉村镇游仙村水库旁的紫云英大面积开放,与绿水青山交相辉映,宛如一幅秀美灵动的山水画卷。众多市民、游客纷纷前往打卡、赏景。
“发现水面有漂浮物和垃圾的时候,就通过‘智慧巡河’APP上报,联系打捞队处理。”民间河长赖庆旗正一边巡查水面及周边情况,一边提醒着游客文明旅游。
近年来,大余县立足优越的水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扎实开展还章江“一江清水”行动和工地道路扬尘、工业废气、畜禽养殖污染、废弃矿山环境等治理,进行环保督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目前,大余县空气优良率达99.2%,空气质量常年保持Ⅱ级以上标准;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地表水环境质量整体稳定在Ⅱ类以上;认定省级以上绿色矿山14个,成功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丫山社会共建模式在第五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江西)论坛作经验交流发言,丫山旅游度假区入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挖掘生态价值
日前,第一届中国路虎发现大会在丫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举行,百名车友驱车驰骋于山水间,饱览自然美景的同时,享受户外越野运动带来的乐趣。
好山好水兑“真金”。近年来,大余县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康养基地、红色培训基地目标定位,依托资源禀赋,整合“红古绿金”四色资源,以丫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为龙头,打造了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梅关古驿道、牡丹亭文化园等10多个旅游项目,让村民从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农产品销售、民宿经营等途径创收,形成了“旅游度假+运动休闲+健康养老”综合产业体系。
“往杜鹃花这边靠近一点,凑过去闻下……”在大余县西华山国家矿山公园,杜鹃花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踏青赏花。十年前,这里曾满山疮痍,如今花开满园,尽显春色。
近年来,大余县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社会资本自主投资等方式,探索“矿山环境修复+全域旅游”模式,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对矿山废弃地、废弃尾矿库进行植被恢复和造林建设,变枯竭矿山为国家公园、旅游小镇。2022年,大余县全年接待游客991万余人次,实现文旅综合收入95.4亿元。
奏响工业绿色乐章
大余县,因钨而兴,也因钨而困。
“原来的钨冶炼、加工技术水平低,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大余县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钨矿资源逐步枯竭,让“世界钨都”隐患重重。
转型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迫在眉睫。近年来,大余县推动钨精深加工及应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围绕高性能硬质合金精密刀钻具、球齿与棒材、贵金属综合利用等细分领域,大力开展首位产业延链、强链、补链,建设了230亩的钨精深加工产业园,吸引了一批钨合金应用领域企业入驻,实现了从低端向全产业链中高端的华丽蝶变。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大余县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走进大余县中科锂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运转不停的碳酸锂生产线上,工人们有序地进行原料加工、沉锂等各项操作。
“我们采用全球最先进的全品类和低品位锂资源提锂技术、自动化纯化设备、MVR蒸发系统,实现了低能耗和废水零排放。”该公司行政综合部部长郑瑞良介绍道,中科锂业已形成“锂矿—锂盐—溶剂—锂电池—锂资源回收”的完整产业链条,全面建成达产后,年产值超200亿元,年税收达6亿元。
抢抓全球新能源产业重大发展机遇,布局新产业,大余县大力推动锂电新材料企业集群集聚,中科锂业、盛源新材料、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悦安新材等一批新能源材料项目先后建成投产,锂电新能源及汽车配件产业呈现爆发式成长态势,实现了从“一矿独大”到“全面升级”。2022年,大余县锂电新能源及汽车配件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4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位列全市第一;全市项目大会战流动现场会排名同比前移6位,创历史最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