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井红 徐天琼
核心提示
当“红”不让,兴法有“法”。
调解矛盾纠纷792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867次,民事案件收案数同比下降8.53%……这是一年来,兴国县法院传承红色基因、创新诉源治理模式,交给人民群众的答卷。
新时代法院如何践行“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有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围绕“模范兴国”的新时代实践,兴国县法院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创新推出了“兴法铺子”这一“息诉无讼”诉源治理模式。
2022年3月,该县第一家“兴法铺子”挂牌运行,“县级有法院、乡镇有法庭、村社有法铺”的三级矛盾治理格局初具雏形,法院的触角延伸到了村居,为广大村民提供家门口的司法服务。
“巡回法庭搬到街边,群众有争议就在这里解决,我们也经常当调解员,老表都夸好得很哩。”乡村干部为兴国县法院竖起大拇指。
一年来,兴国县法院共建设4个“兴法铺子”,先后开展巡回审判57次,开展法治宣讲活动325次。
法官在“兴法铺子”普法
一间临街的“铺子” “五心”工作法创“息诉无讼”阵地
临街的铺子里,听庭审、帮调解、看书籍、兑积分,这是一个法庭,更是群众闲暇时候的“落脚地”。
据了解,2022年3月起,兴国县法院在没有法庭的乡镇交通要道村,整合村委会办公空间,创新设立“兴法铺子”,为村民提供法律宣传、纠纷调解、巡回审判、执行协作、积分兑换等服务项目,将纠纷过滤分流、引导调解、诉调对接的触角延伸到各村居,取得了良好成效。
“分析近些年民事案件的收案数据,可以发现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日益强烈,但全县只有4个法庭,边远乡镇的群众要到法庭或者法院办事十分不便,为此我们设立了‘兴法铺子’,作为创建‘无讼村(社区)’的前沿阵地。”该县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推动了审判工作从被动受理向主动靠前转变、从坐堂问案向延伸服务转变,从而延伸了就地化解矛盾的触手,有效减少了诉讼量,是全面建设新时代人民法庭的有益探索。
2022年以来,兴国县法院在长冈乡合富村、古龙岗镇江夏村、古龙岗镇江湖村、长冈乡长冈村,选择人群来往较多的街边,先后设立了4个“兴法铺子”。“铺子”里设有“来兴法”“爱兴法”“诉前调解”“信兴法”四个服务专区。
同时,为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提升群众的满意度,该院总结出“五心工作法”,要求干警在和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换位思考、以诚相待,做到热心、耐心、细心、诚心、恒心。
热心,指热心接待群众,做到来有迎声,问有应声;耐心,指耐心倾听群众诉求,耐心疏导情绪;细心,指细心梳理群众诉求,找准问题症结,找准问题解决办法;诚心,指诚心站在群众立场,换位思考,打通双方“心结”;恒心,指持之以恒促成矛盾纠纷化解,直至双方握手言和。
“‘兴法铺子’建成以来,村民有什么矛盾纠纷,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铺子的法官。”江夏村帮扶干部、法院干警刘明华说,铺子所在的几个村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就地化解。
一间温暖的“铺子” “三联”机制融平安创建队伍
3月16日上午10∶00,在长冈乡长冈村“兴法铺子”里,员额法官刘明波和立案庭庭长黄绍兴,等来了谢家村村民谢某某。和他一起前来的,还有镇村干部。
因为门前一块30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谢某某与同村村民已发生多次肢体冲突并引发了诉讼,“气得难过!我家也有三兄弟,哪个怕哪个!” “要不是有铺子里的法官和乡村干部一起来做工作,这可能又要花万把块钱打官司。”从开始的气愤,到最后握手言和,谢某某说出心里话。
“我们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大格局中,一间铺子就是一支平安创建联动队伍。”据兴国县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兴法铺子”创建之初,就确定了“三联”创建工作法来解决矛盾纠纷。
“三联”指的是与党委工作联动,与乡村工作联系、与村民情感联结。
与党委工作“联动”,即建立与乡镇“乡镇呼叫、法院响应”的联动机制,县法院每名党组成员对接1至2个乡镇,为乡镇提供风险预防、纠纷化解等点单式服务,向乡镇人大通报工作,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工程提供“法治体检”服务。
与乡村工作“联系”,是在每个乡镇选取1至2个村(社区),“联村共治”创建“无讼村(社区)”。推进“诉讼服务在一线、调查研究赴一线、巡回审判到一线、判后回访去一线”为内容的“一线工作法”。
与村民情感“联结”,深入推行“法官回村报到”,包干分区做好服务。
“兴法铺子”成立了理事会,由一名经验丰富的法官担任“掌柜”,负责日常经营,成员有村干部、“五老”人员,日常工作则由法院干警和村干部轮值。如今,法官回村报到机制已覆盖全县。每个村有一名法官常态联系各村委会,列席自治组织会议。该院还发挥乡村治理力量,挖掘“红色后代”、促“五老”人员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在长冈乡合富村,还设立了以革命烈士江善忠的后代江华命名的“江华调解室”。
“将平安创建队伍融进‘兴法铺子’,提升法治为民的质效。一年来,有6起疑难信访问题在此得到彻底解决。”兴国县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全院干警主动加入全县各村、社区微信群,亮明身份,兼任“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
一间阳光的“铺子” 法德并举汇依法治县力量
“我也要领一本,我也要!”4月的赣南,烟雨朦胧,长冈乡合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正在开展“兴法铺子”积分存折发放仪式。一位老人伸长了手,突破了被村民们层层围住的长桌,要求领取属于自己的“红色小册子”。
要保障“兴法铺子”长久运行,必须有科学的机制。除了理事会,“兴法铺子”还设立了“兴法铺子”基金,并施行“年季月日”积累机制。基金通过村民募集、社会捐赠等形式累积,目前已有两家企业捐赠了资金。
“年季月日”积累机制具体内容为:每日对村民学法守法表现计分登记;每月对村居民积分汇总公布,并发送在微信群里;每季组织开展村居民积分兑换日用品活动;每年进行表彰奖励、公布收支、募集基金。
学习法律知识、主动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旁听案件庭审、协助司法活动等都可以加分,加分不设上限;参与黄赌毒、打架斗殴等会扣分,有违法犯罪行为积分会被清零。积分存折以户为单位,每户50分起,分别设置加分项、扣分项、清零项。1个积分相当于1元人民币,达到一定的积分后,可以到“兴法铺子”兑换相应的生活物品。
在此项机制的促进下,小型的审判庭被搬到“兴法铺子”,村民们被邀请来旁听案件庭审,起到了“审理一起,教育一片”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还搭建起“民事民管、民事民议、民事民办”自治组织和平台,派驻法官常态联系,有效促进了基层治理的“五治”融合。
“就社会治理、乡风文明来说,需要长期潜移默化,所以我们借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积分兑换制度,向村民发放积分存折,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习法律知识、主动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等活动,以此推动无讼村(社区)的创建。”兴国县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县的主力军,以送积分的方式,吸引老百姓来“兴法铺子”,引导大家知法、守法,就是立足审判职能,不断汇聚依法治县的力量,将平安兴国、法治兴国建设引向深入。
一年来,兴国县4家“兴法铺子”共发放积分42000余分,开展普法宣传150余次,惠及全县3000余人。
一间铺子,是一个阵地;一间铺子,融多方队伍;一间铺子,汇共治力量。在法治建设的新征途上,兴国县法院厚植红土,传承红色基因,探索出“息诉无讼”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