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2024  2025  江西省简称  江西庐山  江西移动  江西大学  江西地图  江西省会是哪个城市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江西丰城 

年轻人为何“漂”在景德镇

   日期:2023-05-11     来源:江西新闻联播在线观看    作者:江西新闻联播女主持人    浏览:144    评论:0    
核心提示:年轻人 景德镇 陶瓷

  “漂”,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为了更好地发展事业,为了理想的生活,每年都有年轻人背井离乡,去往陌生的城市打拼。不过,“北漂”“沪漂”“深漂”,我们从小听到大,但如今,“景漂”咋就成了一种新时髦呢?

  近些年来,千年瓷都景德镇迎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官方报道显示,仅去年,就有3万外来人口到景德镇寻觅诗和远方的“镇生活”。

  景德镇的母亲河是昌江,有着延续2000年的制瓷史,过往历史中,无数精美的瓷器从昌江起航,通过长江大海,漂向世界。如今,却又有八方来客,跨越山海选择在这座赣北小城定居。这在不少城市打响人口保卫战后,可谓是一股逆流。

  千年瓷都景德镇究竟有何磁力?“景漂”为啥追寻“镇生活”?背后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景德镇,其实不是一个镇。它嵌在江西与安徽之间,境内起伏的丘陵之下,埋藏着40多种制瓷原料,故而成为名副其实建在窑口上的城市。它因瓷而生,因瓷而兴,因瓷而得名,这里的白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广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有人说,景德镇“素肌玉骨”般的通透与灵性令人神往;也有人痴迷于它“素瓷雪色缥沫香”的瓷味儿,仿佛空气中都散发着瓷文化的味道。

  但即便如此,在如今这样数字信息爆炸、互联网经济腾飞的时代,“景漂”现象的到来依旧让人出乎意料,不禁思考:这个城市,吸引年轻人扎根的魅力到底在哪?换言之,“景漂”们在这个地方“漂”出了啥?

  笔者认为,首先,“漂”出了一个梦想。对于痴迷陶艺的年轻人来说,要圆梦,首先要去离梦想最近的地方。在景德镇,“村村窑火,户户陶埏”。试想一下,如果你走出家门,迎面而来的便是摊位一条街,瓷杯、瓷饰、瓷摆件琳琅满目,随时可以零距离触摸各色作品,遇到的每个人都可以专业地聊上几句陶瓷技艺,浓厚的氛围感让陶艺师们的每一次落笔都充满了温度。

  如果曾经的瓷梦还显得遥不可及,那么来到景德镇,梦想可以落地、生根、发芽,从而更加热爱这份泥土的温润。

  其次,“漂”出了一份归属。作为一个很好的文化载体,面对一批批热情的粉丝,景德镇也张开怀抱,表示出满满诚意:全力搭建创意创业“引力场”。东市区“三陶一区”文创空间、以御窑厂遗址为核心的陶阳里历史街区、以三宝国际瓷谷为载体的陶源谷艺术景区……一个个业态正孵化成为广大“景漂”的造梦空间。

  最后,“漂”出了一种生活。事实上,“景漂”中的大部分年轻人是一线城市的出逃者,他们将景德镇的生活定义为“治愈、开心、活在当下”。

  有网友说,之所以选择景德镇,“更现实的考虑还是看中了这里低廉的房租和物价。”比如,租一套40多平方米的一居室每月只需500元,被他们称作“大理平替”。穿梭于斑驳古朴的窑砖里弄追梦之余,还可以“疗愈自我”,告别所谓的“精神内耗”。

  

  景德镇就像一座大磁场,那陶瓷以及背后的瓷文化就是磁核。“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可以说,“景漂”自古就有,而当代“景漂”的加入,又带来意想不到的新惊喜,加快这座瓷都的现代“窑变”。

  首先,为千年窑火再添一把火,助推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后继有人。据调查,“景漂”的人数每年都在增长,而且增速在加快。无论是背井离乡,还是漂洋过海,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把陶瓷艺术作为一种职业或毕生兴趣追求。如今,练泥、拉坯、印坯、晒坯、利坯、刻花、施釉、烧窑,几乎所有陶瓷制作工艺环节,都能看到“景漂”的身影。

  这些年轻创作者,术业有专攻、深谙同龄人审美趣味与观赏习惯,既师从古法,又大胆创新,创造气势磅礴的大型瓷画、箭筒,也推出适合市民生活化的单杯、小板、盖碗、小壶,不断激发大众对传统艺术的热情和向往,这为景德镇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量。

  其次,一座城市的活力在年轻人,“景漂”的加入,为古老瓷都注入了青春活力,激发一场又一场奔赴热爱的创意计划。“流光溢彩霓虹海,火树银花不夜天”,这两年,景德镇的夜市也火了起来,频频登上网络热搜。

  每到周末,一个个创意产业园里热闹非凡,“陶瓷市集”吸引着很多“景漂”来练摊。摊主几乎清一色都是年轻人,摊位上除了艺术瓷器,还有各类文创商品。散步间,还能见到极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展览、街头演出、创意表演等,形成了颇为活泼的青年人主理的夜市。

  当地有句话,“你可以往瓷器中加入你的任何想法”。原本的陶瓷产业,也在年轻人的创意碰撞中,有了更多打开方式。比如2022年景德镇首届数字陶瓷藏品全球创意大赛上,古老的瓷刻艺术与AI技术“牵手”,画出颇有科技感的瓷板画;透过直播间,全国的陶瓷爱好者还能看到古老窑口的“开窑”过程,实现“云鉴宝”。

  最后,“景漂”还成了把陶瓷文化带到国际交流舞台的重要推手。如今的景德镇,“洋景漂”的面孔也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人数已经超过5000人,其中不乏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教授、哈佛大学的博士以及国际陶艺界的知名艺术家等。他们在这里成立工作室,举办各种国际陶艺活动,不断激发新的文化艺术思想碰撞。

  景德镇还与美、英、法、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留学生们在这里学习陶艺知识、制瓷技艺,进而了解中国文化,毕业后或成为“景漂”一份子,或回到家乡传播陶瓷文化。

  

  有人说:“没来过景德镇,不会真正懂得艺术和繁华。”瓷文化,是大家初识这座城的“面子”,也是吸引大家扎根这座城的“里子”。

  其实,文化兴城、文旅融合,这样的思路并不少见。近年来,浙江一批小城凭借自身特色文化出圈。例如“讨小海”的台州三门、《碇步桥》跳红的温州泰顺、打响“长三角最美日出”品牌的嘉兴海盐、富春山居图实景地杭州桐庐等。

  但火爆网络是一时的,而城市的人文和经济发展才是长远的、根本的,如何把破圈的一时“流量”转化成支撑城市发展的“留量”?结合景德镇的经验,笔者认为有四个力值得关注。

  第一就是故事力。“从来墨客爱生愁,怕见杨花逐水流。三径稻香疏古柳,一江荷绿映行舟。”对于“景漂”而言,说到底,陶瓷艺术是他们留下来的主要原因。有景德镇的年轻人自白,哪儿都不缺有表达欲的人,而景德镇以一个满大街谈陶瓷的氛围,接住了他们的故事。

  讲故事就要有话题,而文化正是一个城市最佳的话题。就如嘉兴海宁规划的“花溪侠影”线路,连接起金庸先生的出生地与各式景点,把武侠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每年,都有各地的“金迷”前来打卡,把满腔的爱恨融入一座城的故事中。

  第二则是交响力。归根到底,文化与产业,前者是精神,后者是经济,对于城市来说,缺一不可。一出文化的交响,理应激起各式产业的共鸣。就以景德镇陶溪川为例,入驻有近2万名“景漂”、2902个孵化创业实体、带动上下游10万余人就业。

  这个曾经废弃的宇宙瓷厂,着力开创“陶瓷+”复合发展模式,不仅配备了创意集市、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多元空间,还时刻保持着它的专业度,引入了中国美院等陶艺培训基地,化身为极具现代气息的城市艺术区,让青年创客们左手拥抱田园牧歌,右手拥抱现代生活。

  第三还有共情力。现实中,城市往往很现实,用《瓦尔登湖》作者梭罗的话说,城市就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生活的地方”。然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文化的共情,足以改变一座城的精神气质。

  就像那几万名“景漂”,他们自由呼吸千年瓷文化的补给,手指缝里不是泥土便是釉料,这朴素的生活让“悬”着的人,有种双脚踩地的踏实感。

  一位扎根景德镇多年的陶艺师曾说:“只有融入这里才更能感受到景瓷的价值,它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器物,而是承载着人们精神寄托与审美追求的生活伴侣。”这种城市化的初心,这种兼顾了生活与工作、休闲与拼搏的理想状态,正是城市文化带来的深深共情。

  第四则是定心力。所谓定心,就是城市文化的坚守。文化是城市的个性所在,也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景德镇之所以能成为那么多人的“诗和远方”,正因其深厚文化散发着魅力。

  系统保护10大申遗要素点、160处老窑址、108条老里弄,新增国家工业遗产4处,并全力打造“博物馆之城”,利用数字技术为出土的2000万件古瓷片绘制“基因图谱”,建成了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景德镇的所作所为,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陶瓷文化、发扬陶瓷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两次对景德镇御窑遗址保护作出重要批示,他在视察江西时殷殷嘱托: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如今,当景德镇的遗产变成可看见、可触摸、可体验的人文环境,一个既具厚重感又具未来感的城市出现在世界面前。

  城市发展,外练筋骨皮,内里更加需要精气神。千年瓷都的文化启示,值得一读再读。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