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有“天下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有保存数量最多的书院遗址。书院是江西文化璀璨的明珠,许多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的文化名人曾在江西书院接受教育、学习知识、锤炼品格,许多意义深远的伟大事件在江西书院发生。这些人和事甚至影响了文化潮流的走向。近日,在南昌举行的一场关于江西书院文化的讲座活动,吸引了许多读者前来聆听。活动中有一名“90后”读者向专家提出疑问,他曾怀着朝圣的心去了那些名扬天下的江西古代书院,但置身其中却感受不到心驰神往的书院气息。江西灿烂的书院文化究竟该如何在当下重新焕发光彩,我们要怎样才能真正“复活”那些被称为宝贵财富的书院文化?一时间,相关话题在读者和专家中引起热烈讨论……
胡青
黄漫远
《书院文化》以轻学术的方式走近普通读者
古老书院不应该只是一个旅游景点
当天的活动在青苑书店举行,由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江西省书院研究会会长胡青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黄漫远带着他们合写的《书院文化》与读者见面。在讲座尾声的互动环节,“90后”小邹(化姓)向专家表达出心中困惑。
小邹称,他去年听了几场讲座后,开始对江西书院文化产生浓厚兴趣,随后专程去了白鹿洞书院、白鹭洲书院等地。但在现场,古老的书院被修缮、保护后,空荡荡的院落里缺乏书香气息,令他感受不到书院文化的厚重,为此颇感失落。“我是去年12月份去了白鹭洲书院,感觉还是不错的,但是这个‘不错’,只限于它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一样。”
今年2月,小邹又去了白鹿洞书院,心驰神往的地方呈现出的破败和落寞的样子,对他冲击很大。现场,不少大叔、大婶随着旅游团而来,在书院各处拍照,耳边传来人们对书院的各种讲述,“这就是古代的北大、清华”“从这个门走过,你就能当状元”。
小邹透露,自己是在银行工作的一名普通职员,非常热爱家乡。“南昌是一座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我们的阳明路、象山路、叠山路背后蕴含着许多的文人大家故事,这让我倍感自豪,从而喜爱上江西的历史文化。”他称,自己去年10月就曾听过胡青等专家关于《书院文化》的讲座,也阅读了这本书,江西古代书院拥有的辉煌历史吸引着他前往这些文化胜地。
“书院不应该只像一个旅游景点,向游客进行着入门级的介绍,它应该有内涵,应该承载更多的东西。”让这位年轻人感到遗憾的是,那些古老的书院被重新修缮之后,再次向人们敞开大门时,里面已然没有了书,“白鹿洞书院有一间卖纪念品的小屋,我去买了一本书,也认真看完了,但觉得跟我想要了解的书院文化,还是有一些距离的,从书中找不到古代清华北大的感觉,也无法感受‘四大书院’中‘大’的气质”。
书院在当下回归传统状态几乎不可能
我们究竟该如何让书院回归它的文化本位?当年轻人把自己对江西书院的感受和疑问向专家提出时,黄漫远向大家介绍,中国古代书院的几大传统功能是藏书、祭祀和教学。
祭祀礼乐是古代书院重要的教育活动和仪式,通常大型书院,尤其是官学化的书院,祭祀孔子、“四配”“十二哲”等先贤和先儒,地方性书院供奉祭祀本书院尊崇的学术大师、有关学者以及所在地的乡土前贤。书院祭祀是榜样教育,也是学派教育和乡土教育,增进人们对乡土历史的了解,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今天,古代书院庞大的祭祀系统和仪式已经消失,人们却用另一种方式继承着书院祭祀的精神,这就是为先贤塑像,表达今人的敬仰和尊崇。
书院是古代教育的重要支柱,当100多年前科举制度被废除时,作为载体的书院被认为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古代的书院还能刻书,就像现今的出版社。江西籍学者毛静表示,书院里聚集的都是顶级学者,它所出版的内容选题新锐,代表着思想的最前沿,“古代质量最好的出版物就是书院版的图书,级别是最高的”。所以,当现在的图书馆接续了书院曾经的藏书功能,人们也不再在书院里读书学习,没有人的“学校”自然就凋零、破败。黄漫远认为,书院在当下想要回归到传统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以书院的形式去拓展新的文化内容”。
白鹿洞书院为南宋朱熹讲学之所,曾有图书100余万卷,价值当在百万元以上。1921年,庐山白鹿洞书院藏书楼曾发生失火案,惊人的消息登上全国各大报纸。记者了解到,如今白鹿洞书院接受来自社会人士的图书捐赠,但藏书量极其有限,甚至抵不过普通爱书者家中的藏书。
面对当下书院里没有书的困惑,胡青表示:“恢复书院的部分藏书功能,是我们今天可以商榷的地方。”他认为,在弘扬书院文化,和在对其的保护利用中,应该让书院里有书,“有了很多的书就可以让有兴趣的学者在那里住下来,甚至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方便”。书院的藏书不一定要大而全,可以专注于某类专题,“譬如我曾跟白鹿洞书院有关负责人探讨过,书院可以收集研究书院的书、研究理学的书,甚至是研究九江文化的书。这些种类的书籍被收藏在白鹿洞书院里应该是最全面的”。
因为百年前白鹿洞书院发生过重大失火案,胡青认为古老书院里对藏书的保管措施也应加强,“需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国家投入,让书院里有藏书且保管好”。
复兴书院文化曾让创业者信心满满
庐山白鹿洞书院
江西的古代书院最多。20世纪80年代,季啸风先生率全国数百名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书院进行了调查,得出历代书院总数为7300所,其中江西占989所,稳居全国各省份之首。而据2018年江西地方志办公室的统计,江西书院总数为1959所。其中,白鹿洞书院作为“天下书院之首”,于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庐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时,白鹿洞书院是联合国专家考察下榻的第一站。
2015年,在外地发展多年的江西人余雳回到家乡,与当地政府合作,投资修缮白鹿洞书院的一部分,成立了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白鹿洞书院文化交流中心,希望以此来宣传、推广白鹿洞书院文化品牌及打造相关文化产业。
“我当初来到白鹿洞书院,就是因为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书院里没有藏书,没有教师,没有课程,没有读书声,那它还能叫书院吗?”当年的余雳信心满满,因为此前他从事的就是与文化艺术相关的工作,认为对传统书院文化的活化、复兴,其中有很多内容可以挖掘。“原来的书院是培养人才的机构,现在书院的这些功能已经没有了,就必须在新的形势下,创造内容来吸引人气。如果只是把书院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那就太可惜了。”
几年来,白鹿洞书院文化交流中心推出了诸多活动,如打造研学基地,邀请名人学者出任白鹿洞书院的常住传习导师;面向社会举办公益讲座、国学夏令营、博学班、企业家研修营等,但旗下运营的“庐山白鹿洞书院”公众号在去年3月之后就再也没有更新内容。余雳告诉记者,目前白鹿洞书院文化交流中心的工作确实处于停滞状态,但仍有对书院的相关修缮费用和人员运营费用,所以每年都只能这样亏损着。
余雳称,白鹿洞书院文化交流中心的运营失败,有部分原因是书院处于偏远地方,即使举办免费的公益活动,也没有人来参加。但是,失败的关键原因,在他看来更在于书院应该有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来接纳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他表示,当前的书院缺乏科研力量、学术力量,对文物级别的书院遗址可以进行相关保护工作,但要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相关条件还难以匹配。
学者曾多次呼吁重建南昌豫章书院
南昌十八中门口“豫章书院旧址”石牌
江西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地。就全国范围来看,古代江西书院不仅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遗存保留也最丰富。探讨江西书院的著作与论文,也是汗牛充栋,不胜枚举。
胡青告诉记者,今年是江西省书院研究会成立30周年,我省文史大咖姚公骞是首任会长。该研究会是一个容纳了多学界的学术团体,包括了来自教育界、哲学界、历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为对书院感兴趣有研究的各界人士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大家可以互相探讨,进行思想碰撞。”
活动中,小邹还告诉记者,他几年前去过长沙的岳麓书院,那里人声鼎沸、书香四溢,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以后我每年都会去一趟那里”。同为古代“四大书院”,岳麓书院为何依然生机勃勃?胡青表示,和全国其他书院相比,岳麓书院是个特例,“它有一个碰巧办在书院里面的大学二级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等多个部门,也是湖南大学的实体办学机构和科研基地。
曾经江西的书院名扬天下,但为了能让学子静心读书,它们大多都选择在偏远的僻静之地。如今,也因为交通的不便利,阻挠了它们在当下的发展与传播。但在江西的众多书院中,南昌的豫章书院是官办省城书院的典范。清朝年间,其不仅是省内外有影响的著名学府,还与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合称为古代江西“四大书院”。豫章书院原址现为南昌十八中,但原有的古建筑早已不复存在。
胡青告诉记者,这些年,江西省书院研究会曾多次向政府部门呼吁,希望能够重建豫章书院,但书院原址占地很大,又处在南昌老城区人口密集的地方,因为涉及庞大的改造工程,所以迟迟未有结果。豫章书院不能重建,让胡青感叹这是一件让人很焦急的事情,“至今南昌都没有一家好的书院”。
依托新媒体渠道让书院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吉安白鹭洲书院
王安石纪念馆
在《书院文化》的分享活动中,胡青表示,江西有许多代表性文化,“有的今天依然活跃在我们生活当中,比如陶瓷文化、医药文化,而书院文化却好像离我们比较远”。那些宝贵的书院文化究竟该怎样在当下被广泛推广和传播,活动现场的读者也纷纷献策。
一名读者表示,在书院文化的推广上,应该更多地运用现代手段,依托新媒体渠道,让更多人可以聆听关于古代书院的讲座,让大家在切身感受书院文化的同时,自身也能去不断发现,“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对书院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在自媒体时代,大家自发地宣传和热议书院,我觉得这样能把书院文化未来的路走得更宽更长”。
《书院文化》是我省重点打造的“江西文化符号丛书”分册,丛书定位为“轻学术文化读本”,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带领人们理解江西文化的内涵,感知江西文化的灵魂。曾出版了《书院的社会功能及其文化特色》等诸多著作的胡青透露,《书院文化》是他创作的图书中第一次以融媒体的方式与读者见面,“它有纸质文本也有电子文本,还有翻译的文本。采用这种形式也是希望能够把这些江西文化符号更好地推向社会,我在策划时听到这些就非常振奋”。
书院不仅仅是文物或建筑,它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文明内核传承的活化石,是散落在神州大地上的无价之宝。当今天我们奋力保护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时候,其实是为了在当下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永远闪耀的书院文化精神。
它们是“天下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后世学规的范本和办学准则,因为它明确了教育的目的,提出了修身、处世、接物的基本要求;闻名天下、影响深远的学术辩论——“鹅湖之会”,让铅山鹅湖书院成为理学争鸣的标识;吉安白鹭洲书院文天祥群体是中国士子讲究文章节义的典范……学者毛静还强调,古代书院都属于非盈利性质,它往往是由创办书院的人花费自己家里的钱财来供养书院,或者得到国家的支持与补贴,他们广纳有识之士,竭力为社会培养人才。
所以,当我们探讨如何让书院文化在今天发扬光大的时候,首先要让那些能够在当下依然具有传承力的书院精神走进千家万户,让寻常百姓去了解和熟知它。当书院之气再次蔚然成风,那些有着千年、几百年历史的书院自然就“活”起来,书院文化在新的时代才会更加鲜活绚丽。
文/图 段萍(书院图片均由江西美术出版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