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记者走进宜丰县新庄镇万坊村,只见一览无遗的田野中,嫩绿的早稻在富硒土壤的滋养下生机勃勃。种粮大户万忠民一大早就来到自家的生态富硒早稻田里放水、拔草,忙得不亦乐乎。看着长势喜人的稻子,他开心地说:“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万忠民的信心,来源于宜丰富硒资源优势带来的“硒”引力。该县富硒土壤面积达85万亩,其中富硒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0%。为了打好“富硒牌”,近年来,该县立足资源优势,把富硒产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重要抓手,通过深挖资源优势,探索转化路径,在发展富硒小镇、壮大富硒产业基地、推广富硒品牌等方面做活“硒文章”,在“硒”望的田野上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美丽图景。
硒优势促富硒小镇崛起
2016年以前,新庄镇主要以煤矿产业为主导,传统农业分散化种植,农民除了种地以外没有其他经济收入,只能外出务工,农村逐渐空心化……曾经的“工业重镇”如何获取新机遇?
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破题是关键。
新庄镇将题点在“硒”上。经检测,该镇富硒土壤面积占全镇土壤面积的94.25%,发展富硒产业禀赋突出。该镇以富硒产业为抓手,规划种植有机水稻2000亩、富硒水稻2万亩,潜心打造富硒小镇。位于该镇的宜丰县稻香南垣生态水稻专业合作社,种植有机水稻1000亩、富硒水稻2000亩,年产粮230万斤,产品畅销广州、上海、北京等地。
“守着这么好的硒资源,大家干劲十足。接下来我们将努力提高水稻亩均产量,提升富硒水稻品质,把大米品牌做大做强。”稻香南垣生态水稻专业合作社社长姚慧峰说道,自创立以来,合作社已带动100多户社员增收致富。
“硒”引产业新希望
走进潭山镇石桥村,村旁的青洞山青翠叠嶂,雾气氤氲,山下涌出汨汨清泉……潭山石桥种养合作社负责人邹顺兰正忙着在自家的皇菊种植基地除草、开排水渠,为接下来的剪枝和雨季防汛做准备。
“村里的自然环境很好,我的富硒皇菊就种在这大山脚下,健康无污染。”邹顺兰介绍说,2014年她开始种植皇菊,后逐步扩大皇菊的种植面积,从一开始的10亩发展到如今的50余亩。目前,合作社已取得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基地认定,并获得富硒产品认证证书,预计年收入100余万元。
为增强产业“硒”引力,宜丰县编制《宜丰县富硒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目前已创建万亩以上富硒产业示范基地1个、千亩以上富硒产业示范基地37个、百亩以上富硒产业示范基地108个。2022年,全县富硒农业总产值达25.67亿元。今年以来,该县已初步建成面积41.69万亩,以竹笋、大米、蔬菜、水果和禽蛋为主的富硒产业基地,富硒产业稳步发展。
特色产业迈上快车道
活竹钻孔取汁、冷藏保鲜、双联过滤……在位于黄岗镇的江西省万竹山竹汁饮料有限公司研发基地内,生产线正有条不紊运转。
“宜丰是著名的‘竹子之乡’,竹类资源丰富。我们依靠当地资源优势,以天然竹汁为原料生产硒竹饮料。”公司负责人谢茂昌说,公司成立于2016年,主要生产无蔗糖硒竹汁,年销售量近500万瓶,年收入可达5000余万元。
该县以“宜丰竹笋”地理标志产品为基础,重点打造宜丰“富硒竹笋”品牌,目前已有江西省万竹山竹汁饮料有限公司等8家经营主体先后使用“宜丰竹笋”区域公共品牌。经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评价,“宜丰竹笋”品牌价值为6.57亿元。
为实现品牌强农,宜丰坚持“一县一品”,推行“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发展战略,通过品牌培育、宣传、推介等方式,做大做强富硒产品品牌。同时,加快推进富硒品牌认证,积极做好全县富硒经营主体的“两证一码”推行工作,助力富硒特色产业行稳致远。目前,该县有秋瑶、鲁盛、姚社长等富硒产品品牌13个,富硒产业逐渐成为该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何怡晨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