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意至,又是一年植树时。近期,多地陆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人们积极参与植树,为大自然添一份绿意,为环境绿化做一份贡献,也留下对未来一年美好的希冀。但与传统意义上“挖个坑种棵树”的植树行为相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还关注护绿、养绿过程,旨在实现“活绿”,彰显了生态文明意识的进一步提升。
植绿的最大成效体现在“活绿”,全民植树的最大价值也在于全民由植到护到养的全过程的积极参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何缓解群众植绿愿望落实无“地”的尴尬?如何克服随意而为的植绿行为?如何因地制宜选择树种确保成活率?如何讲究科学种植确保绿化成效?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一方面,各地要基于不同水土特色、树种需求精准设计、规划植树区域,开拓现场植树、网络植树、远程认领、实地认领等参与渠道,从不同方面满足公众植绿需求,营造全民植绿护绿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强化科学指导,实施养护工程,做好植绿“后半篇文章”。相关部门要在树种选择、种植技术、养护技术方面给予公众指导,通过科普、宣传引导等形式,使公众学会基本树木养护技能,将植绿热情贯穿到植树后的树木日常修剪、施肥,浇水、“刷白”等全过程,让植绿最终转化为护绿、“活绿”,终结“年年植绿不见绿”的尴尬。如此,才能实现植绿护绿时时能进行,绿化环境最终能落实。
(许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