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2024  2025  江西省简称  江西庐山  江西大学  江西地图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江西移动  江西省会是哪个城市  江西丰城 

“抬”出沃野好“丰”景

   日期:2023-06-30     来源:江西科技学院    作者:江西新闻联播历年片尾    浏览:961    评论:0    
核心提示:农田 移民 工程

吉水县八都镇中村村,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移民户的新房鳞次栉比。特约通讯员廖 敏摄

  大坝在峡江,库区在吉水。

  2013年8月,峡江水利枢纽工程顺利实现蓄水。该工程涉及移民总人数2.5万,其中吉水县有2.3万人,占比92%,是移民搬迁安置的主战场。

  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如何尽可能减少移民数量、减少外迁安置、减少耕地淹没,是当时摆在吉水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迎难而上!吉水县创新性提出了抬田造田的移民新举措。这项新举措,吸引了20余个外省市考察团前来取经。不久前,陕西省渭南市考察团来到吉水县水田乡开展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实施抬田工程的具体做法和关键技术,并计划在渭南市加以复制。

  吉水县抬田造田,妙在何处?近日,记者走进吉水移民村一探究竟。

  十年抬田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正常蓄水水位为海拔46米,淹没区内耕地有5.2万亩,按照当时较为便捷的移民安置方案,便是选择外迁安置。大量资金投入到补偿、搬迁和征地中不说,大量水库移民还得背井离乡,耕地也会被永久性淹没。这代价不小!

  面对移民安置难题,吉水县充分发挥创造力,想出了一条“不远走他乡,还保住耕地”的两全之策——因地制宜实施抬田工程。

  所谓抬田,就是把淹没区的耕地抬高,来应对水位上涨造成的耕地损失。“经过专家测算,水稻吸收土壤养分的根系,会延伸到地下20多厘米。所以要先剥离30厘米左右的耕作层,把农田垫高后,覆上黏土作为保水层,再回填耕作层恢复土地生产力。”回忆起抬田工程,水田乡富口村的老村支书王实平娓娓道来,“我们搬离淹没区,也要建新房、铺新路,会挖出不少土方。如果能将这些土方用来垫高淹没区的耕地,岂不一举两得?”

  抬还是不抬?抬高了的地还能种粮吗?库区周边村民谁也说不准。“抬田前,我们最担心的就是会影响粮食产量,这种做法在当地没有案例借鉴,大家心里没有底。”王实平说出了当时村民的顾虑。

  富口村位于水库淹没区内,且基本农田面积较大。为验证抬田的可行性,2010年,富口村作为抬田工程试点村,抬高了206.6亩农田,并连续三年种植双季稻进行对比。说起这几组数据,王实平如数家珍:“第一年,早稻亩产560斤、晚稻780斤;第二年,早稻亩产650斤、晚稻860斤;第三年,早稻亩产720斤、晚稻930斤。等到第三年,粮食产量比抬田前还高,土壤肥力等指标也回到了正常水平。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富口村抬田试点的成功,为大规模抬田提供了现实依据。2013年,该县全面启动抬田工程,成立100余个临时党支部,上千名党员干部奋战在一线,100个移民村建设如火如荼。最终,该县1.87万移民得到后靠安置,保护原有耕地3.39万亩,直接节省征地补偿、搬迁安置等费用约18亿元。针对抬田后前两年粮食产量的下降,当地给予每亩农田土地熟化期补助2000元,保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抬田聚粮

  抬出来的3.39万亩耕地,如今粮食产量怎么样?

  “产量好得很哩!我种粮10多年了,承包的面积越来越大。”水田乡孔巷村种粮大户胡志杰笑着说,“现在抬田区都是连片高标准农田,不用担心旱涝天气。我去年承包的173亩农田,早稻和晚稻亩产加在一起约2200斤。”据胡志杰介绍,抬田区农田更加平整,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他采用人工抛秧加机械化施肥、收割的种植方式,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旱能灌、涝能排。”“水能顺畅到田、农机便利下田。”抬田区农田经过改造,已经成为种植户、农场主眼里的“香饽饽”,土地流转价格每亩在600元左右,比周边非抬田区高出不少。

  走进醪桥镇黄牛洞现代农业产业园育秧大棚,翠绿的秧苗铺满苗床。“我们培育的晚稻早种品种叫井冈软粘,工厂化育秧使得秧苗更均匀、健壮,并能有效减轻‘倒春寒’的影响,每亩产量比早稻常规稻多出近200斤。”产业园负责人冯小庆告诉记者。

  该产业园还利用绿色水稻生产管理中的数据信息,建立现代绿色水稻物联网服务平台,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农业发展。醪桥镇山头村的种粮大户施建华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通过田间的全景摄像头,可以实时察看秧苗长势,风速、温度、光照、降雨量等指数也一目了然。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旱涝灾害,农户也有了更完善的应对措施。“田抬高了,排水就更通畅了。去年遭遇旱情,我们就近从赣江抽水灌溉,确保了粮食产量。”施建华说。

  仲夏时节,抬田区一望无际的水稻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得益于抬田和赣江水资源,越来越多的望天田成了高产田。2022年,吉水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9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亿斤以上。

  抬田生金

  在农田平整、土壤肥沃、水利设施完备的抬田区,勤劳的吉水人不断突破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在“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上下足功夫,让新农机驰骋、新品种落地、新农技见效,进一步放大抬田工程的综合效益。

  近日,在水田乡西田村抬田区的高标准农田,一架农业专用无人机沿着水稻田低空飞行,飞机根据设置好的路线,精准地将生物农药喷洒在水稻上。“现在,我们种田用的是生物农药,喷洒由无人机操控,比以前人工喷洒更快、更精准、更安全。”流转承包了900多亩农田的种粮大户罗牛牛,与农业托管公司签订了托管合同,由托管公司提供犁田、施肥、育秧、收割和销售等服务。不需要下田劳作的罗牛牛已经是一名“新农人”,他跟着农技人员学习精细化、智能化的田间管理技术,了解生物农药的喷洒规范,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

  水田乡孔巷村种粮大户胡小承包了480亩农田种植水稻,新农机、新农技让他解放了双手,他摇身一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我们赚了钱,也想领着村民一起干。”胡小高兴地说,“2018年栽种的300多亩井冈蜜柚,今年全都挂了果,预计产量在10万斤以上。我还种了10亩西瓜,请了40多名村民来务工,手把手教他们育秧、施肥。”

  在醪桥镇槎滩村,记者看到抬田区里田成方、渠相连,田里的虾笼钻满了小龙虾,农田中央竖着“稻虾共作”的牌子格外显眼。在小龙虾上市旺季,吉水县峻辉稻虾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肖信辉穿着胶鞋,在稻虾共作基地里收起虾笼,收获的小龙虾被运往当地海鲜市场销售。

  早在2019年,肖信辉便承包了抬田区500多亩土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他养殖的小龙虾以水草和稻田杂草为食,虾的排泄物为水稻提供了肥料。稻谷收割后,秸秆还田又形成养殖小龙虾的优质饵料,实现“一田双收”。2023年,肖信辉的基地规模扩大到1300多亩,吸纳周边98户脱贫户入股,预计今年分红5万多元。

  在吉水,像肖信辉一样承包土地发展产业的经营户比比皆是。近年来,该县在保证粮食增产丰产的前提下,在抬田区引进新技术、新业态,充分利用赣江流域水资源,发展稻虾、稻蟹、莲虾共作等产业。同时,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将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提升改造工程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机结合,一改冷浸田、易涝田常年撂荒、难丰收的劣势。

  目前,吉水县稻渔共作总面积4.6万亩,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产值达5亿元。全县100个移民村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12年的负债、无收入到2022年全部超过10万元。

  6月26日,当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的消息传来,乡亲们笑逐颜开。水田乡孔巷村党支部书记胡祝生感慨道:“我们走抬田的路子走对了,将来还会坚定地走下去!”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 彦 蔡超然 董文涛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