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有思路 “查”有妙招 “督”有策略
南昌新闻网讯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近年来,市司法局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创新,用法治智慧和法治力量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开展“六大行动”,助推新形势下“五型”政府建设走深走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良法善治已经成为英雄城的幸福底色。
全力打造法治江西“首善之区”
近年来,市司法局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统筹职责,以打造法治江西“首善之区”为目标,坚持用好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法治建设专项检查和法治督察“三大抓手”,形成了“创”有思路,“查”有妙招,“督”有策略的法治建设新格局,推动依法治市工作走上一条特色之路。
南昌县、南昌市重大重点项目“三大超简”改革获评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实现示范地区和项目“双丰收”的设区市;南昌市本级、东湖区“老倌俚”工作室打造多元解纷新品牌,获评江西省第一批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地区和项目……一直以来,我市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法治建设的重点任务、主体工程,注重思路创新、强化问题导向、聚焦工作实效,以先行之姿,建法治之城,跑出了示范创建“加速度”,选树了一大批先进样板,形成了市县联动、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全省率先通过构建专项检查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积极推动纪检监察、专项检查、党委巡察在法治建设监督领域高效衔接,切实压实“关键少数”法治建设主体责任,以巡察“利剑”破解法治建设突出问题,树立法治工作权威。
“我们充分依托司法行政内部法治保障共同体的专业优势,运用‘一纲四目’工作机制,结合各被巡单位业务特点,精准分析、研判法治建设堵点和难点,精准破除‘巡不深、察不透’问题。”市司法局法治督察科副科长陶鑫告诉记者,针对紧盯法治建设中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该局充分发挥法治督察“助推器”作用,紧盯不落实的事,严查不落实的人,促进法治工作责任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督察的力度和温度。
大力开展法治护企行动
近日,一场针对涉企行政执法对象开展的随机实地回访,在东湖区滕王阁街道某酒店进行,“法治观察员”为企业“问诊把脉”,帮助员工扫除“法律盲区”。
为助力法治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去年以来,市司法局在全市大力开展法治护企“双加双减”行动,为南昌市打造区域性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
“一方面,在惠企法治服务上做‘加法’,聚焦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开展全业务、全流程、全层级的公共法律服务。同时,组建‘律师服务团’进民企、进商会,赴全市300多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帮助企业查找生产经营风险点、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市司法局办公室主任任庆宝介绍,另一方面,加大行政立法供给,做好护企法治保障的“加法”,紧跟重点领域改革发展步伐,将《南昌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列为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的法规审议项目,并首次成立由市政府部门、市人大相关专工委工作人员以及专家学者组成的法规起草工作专班。该条例于2022年8月提请市人大审议通过,这也是全省首个数字经济方面的专门立法。
在做好助企纾困解忧的“减法”方面,将每月1日至20日确定为“企业安静日”,防止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随意检查等扰企问题。2022年,全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开展涉企执法检查同比减少29.59%。同时,靠前服务企业发展,做好办事流程的“减法”,在园区、商会、行业协会设立行政复议服务联系点,对涉企行政争议进行“快立、快审、快结”。去年以来共办理涉企案件113件,直接纠错3件,化解行政争议后终止审理27件,挽回经济损失390余万元。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在市司法局办公大楼一楼左侧的第一间办公室,挂着一块“洪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牌子,“五根调解工作室”就设在这里。这是以南昌市洪城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熊五根命名的工作室。
在几平米大的工作室,办公桌上、柜子里都摆满了文件,大部分都是熊五根经手办理的纠纷调解材料,还有些是他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撰写的“总结册”。
人民调解员,不仅是化解矛盾的“和事佬”,更是解决群众纠纷的“连心桥”。“调处矛盾纠纷,需要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采取‘查实情、善倾听、控情绪、切要害’的调解工作模式。”熊五根告诉记者,在具体实践中,他还总结出了矛盾纠纷调解“四字”工作法,即“四到、四靠、四抓、四讲”。
据统计,自1985年从事调解工作以来,熊五根受理矛盾纠纷12300余件,成功调解12000余件,为纠纷双方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26亿元,实现了将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如今,“五根调解工作室”已成为南昌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响亮品牌。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调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是市司法局助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司法局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与法院、检察院共建诉前调解机制,且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安置帮教工作指引》,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开展心理矫正、教育帮扶服务800余人次,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