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随着第41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到来,如何提振消费信心、点燃城市烟火气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促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有数据显示:去年,消费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28万亿元,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成绩来之不易,这跟江西谋求发展的眼界、创新发展的理念等息息相关。发放电子消费券,举办中国米粉节、汽车展、家装节等应季促消费活动等,是我省拼消费促复苏的坚实步伐;依托夜间经济街区、商业综合体、旅游景区等消费载体,开展系列消费促进活动,点燃市民和游客的消费热情,夜间经济成为我省消费新亮点。
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日益显现。每年的“3·15”,就像一个话筒,喊出了消费宣言,问诊痛点、把脉热点,真心实意让消费者受益,成为这个节日的丰富内涵。而聚焦每个热点,便把握住了提振消费的发力点;解决每个痛点,就抓住了促进发展的关键点。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全面促进消费”,要求“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稳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而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工作首要任务,并明确“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如何进一步解决不便消费、不愿消费、不敢消费等突出问题,让消费更有质量、更有活力、更有韧性,对畅通经济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让消费更有质量,需要坚持创新驱动,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消费总量不断扩大,消费品的供给已从短缺向充裕转变,居民的消费偏好也逐渐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因此,不断地创造新供给,着力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是顺应居民消费趋势的时代要求。可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依托消费中心区域、商圈、特色街区等,营造各具特色的消费场景,让居民便捷消费、乐于消费。通过加快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统筹推进餐饮、购物、旅游、娱乐、健身等多元化发展,打造一批富有商业特色的消费品牌及具有城市地标性的高品质城市商圈。
让消费更有活力,需要补齐短板,促进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如今,围绕新型消费的新业态层出不穷,绿色生产、绿色服务、绿色消费正成为新风尚。如何结合当地的消费环境和消费实际,研究群众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提出新思路、找出新办法,这是提高居民消费便利度的有益探索。比如可以充分运用网络,匹配人们的在线消费习惯,创设新的消费场景。比如可以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培育壮大“智慧+”消费,加快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创新应用,增加多样化的消费场景。再比如可以通过加快推进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健康有序发展,拓展数字生活新服务,等等。
让消费更有韧性,需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不断提升消费能力。要加大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提高城市工薪阶层、农民工收入水平,优化工资构成,加大薪酬制度改革力度,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让老百姓有钱消费,实现稳就业与促消费的“同频共振”。
消费既是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起点。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支撑消费升级的条件将会持续改善,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必将不断增强。而每年的“3·15”就像是为经济生活注入的醒神剂,提醒我们牢牢把握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补短板、强优势,吸引群众参与消费、乐于消费,让“消费经济”真正活起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邱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