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永艳
为强化耕地保护工作,瑞昌市统筹谋划、积极探索,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加强土地整治工作,强化耕地占补平衡,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底线,夯实粮食安全基石。
增数量 让撂荒地变回致富田
雨过天晴,瑞昌市桂林街道六合村的一个废弃采矿坑内,为了造地覆盖近20米的土层散发出阵阵泥土的芳香。“谁能想到这80多亩的采矿坑曾是无人问津的撂荒地,现在经过盘活土地资源,将建成肥沃的高标准农田,让撂荒地变回致富田。”六合村党支部书记曹兆祥脸上洋溢着笑容。
据了解,六合村山多地少,全村1000多人口,可使用的耕地却不到1000亩。“为了讨生活,不少村民在犄角旮旯里种点粮食,还是吃不饱,只好去外地打工。”曹兆祥说,待土地平整改成旱地后,将土地流转给村民种植玉米、棉花等经济作物,提高土地效益。
六合村的荒地变良田是瑞昌市开展耕地撂荒整治专项行动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为了盘活撂荒土地,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瑞昌市通过“专项整治+复耕复种+产业合作化”模式,调查盘点撂荒土地情况,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原则,唤醒“沉睡资产”,提升恢复耕地的含金量,提高农业效益质量,打通耕地恢复到农民增收的“最后一公里”,让撂荒地变回致富田。
提质量 把旱地改为肥沃良田
在瑞昌市桂林街道石山村500多亩农田里,一台台自动化插秧机来回穿梭,将一排排秧苗整齐地栽到水田。看着农田快速披上嫩绿的新装,种粮大户董礼荣喜笑颜开。
一年多以前,该片区1900多亩旱地,由零零碎碎的“巴掌田”组成,土地大小不一、高低不平,土壤肥力不足,大多数长期处于撂荒状态,少数薄田零零散散地种植一些蔬菜,经济效益极低。去年12月,瑞昌市自然资源局启动桂林街道石山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改造面积1926亩,今年5月完工。如今,改造后的水田方方正正,3.5米宽的田间道方便机械通行。石山村党支部书记董圣旭介绍,村里统一将改造后的水田流转给种植大户,村民既能收租又能在地里务工,拓宽了增收渠道。改造后的农田预计每亩可增收500元。
为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瑞昌市按照“占水田补水田,占优补优”的要求,对全市各类重点项目和集体农用地转集体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项目以土地开发治理工作为抓手,实行“田、水、路”综合治理,完善灌排基础设施,提高抗旱排涝能力,完善农业生产道路系统,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需求,提高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近5年来,瑞昌市通过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7274亩,通过旱改水项目新增水田1903亩。今年计划再实施一批土地开发及旱地改水田项目,预计可新增耕地1008亩、新增水田218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