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军在铜壶上錾刻精美图案
今年6月,我省202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推荐人选公示,贵溪工匠黄俊军作为金属錾雕行业代表入选。
黄俊军,55岁,出生于贵溪,国家级技能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赣鄱工匠”。
36年来,黄俊军从学徒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从借鉴学习到自主创新錾铜雕刻传统手工技艺,将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人生,用一錾一刻诉说着赣鄱工匠的故事。
文/图 伦艺菲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范晶
坚守36载 练就精湛技艺
用黄俊军的话来说,“儿时的兴趣,没想到一坚持就是36年”。
1987年,19岁的黄俊军高中毕业后,为了谋生,他选择了童年时期感兴趣但从未接触过的行业——金属錾雕。
为学习传统手工技艺,他四处求学,先是向民间老艺人学习简单的铜錾刻技艺,后又参与国外工艺品代加工合作。回忆往昔,黄俊军认为,正是那一段时间的经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差距。
工艺品怎么做得栩栩如生?千变万化的图案与浮雕如何用特别的工具和技法加工成形?黄俊军在一笔笔订单中,不断精雕细琢、分毫必较,提升传统手工技艺。
2012年9月,在政府的引导下,黄俊军创办了江西中鼎金属工艺有限公司,生产经营以錾刻为特征的实用性铜工艺产品;2018年领办了人社部“黄俊军技能大师工作室”;2020年,以黄俊军为代表性传承人的“贵溪錾铜雕刻”被列为国家级非遗。
2010年,黄俊军作为我省文化界的代表人物,参加了上海世博会江西馆现场金属錾雕展演。2019年,黄俊军作为我国技艺界的代表在北京“亚洲文明对话”活动中现场展演。2019年,他随中国代表团出访欧洲,进行文化交流。
创新生产工艺 使铜錾雕进入百姓家
贵溪因铜设市、因铜兴市,是中国铜产业聚集核心区,以世界500强江铜集团为龙头,聚集了一大批铜产业领军企业。
一块扁平冰冷的铜板,在贵溪匠人的手中能变得柔软生动,再经过设计、敲打,就会在金属上留下不同的花纹。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就这样从他们手中诞生。
2012年,黄俊军创办公司后,首先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传统手工艺品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量?
通过多年来不断探索和改造,他摸索出“制坯采用现代工业技术+传统錾刻工艺”的独有铜錾雕生产工艺。这种将现代工业技术与传统錾刻技艺相结合的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兼顾现代生活所需,且不失手工錾铜之美。
“这样一来,构思、画稿、煅烧、平錾、浮雕、镶嵌、焊接等环节,都能在我们自己的生产车间以最高效的方式完成。”黄俊军介绍,新工艺提升了生产效率,为实现铜錾雕产品批量化生产打开了一扇窗,使铜錾雕奢侈工艺器具艺术品进入贵溪商超,走进寻常百姓家。
传统手工艺品的创新,除了制作技巧,在实用性和美观度上也需要进行考量。多年来,黄俊军团队已开发生产出茶器系列、文器系列、家居装饰系列等三大系列400多个品种的铜錾刻工艺品,具备年产值上亿元的生产能力。
培养技艺人才 助力铜文化产业发展
黄俊军团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脱离了传统“一对一”教学模式,而是采用阶梯化教学,不同师傅负责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教学与考核,本阶段合格后,再进入下一个阶段学习。
“在非遗传承中,我始终绷紧‘品牌’这根弦,严格做好质检和品控管理。”黄俊军告诉记者,为保障产品质量,他会对工作室技师们生产出来的作品进行打分,合格则保留,不合格则废弃。“互联网时代,一切都是透明的,如果模仿乃至抄袭别人的产品,只要顾客用手机一扫,就能搜到同款,这对我们的品牌无疑是一种打击。”黄俊军直言。为此,黄俊军坚持自己构思、画稿,坚持原创设计。
如今,30多年的金属錾刻经历,让他在继承、发扬传统金属錾刻技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骨法造型、精雕细刻、神形兼备、兼收并蓄”的工艺特点。该工艺集美术、绘画、雕刻于一体,利用平錾、弧形錾、弯錾、一字錾、定型錾等各类工具錾子,通过小锤敲击錾子,依靠指法灵巧运用以及腕力来回运转錾子在金属材料上走线、锤点、抬升等,錾刻出不同风格且纹路细腻的图案。
在36年的创作过程中,黄俊军的作品获奖无数。其中,《晚风荷香》《降龙罗汉》两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2010年,上海世博会江西馆也摆放了他的作品,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多年的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成果,黄俊军已培养出省“能工巧匠”2名、鹰潭工艺美术大师5名、鹰潭铜都工匠2名;28人获中级工艺美术师职称,30人获初级工艺美术师职称。一批批技艺人才的培养,为铜都铜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