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2025  2024  江西省简称  江西庐山  江西移动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江西省会是哪个城市  江西丰城  江西大学  江西地图 

博士入企 能给江西带来什么?

   日期:2023-07-17     来源:江西高考数学试卷2022    作者:江西财经大学    浏览:815    评论:0    
核心提示:连日来,新余学院吴闰生教授全身心投入江西省汇亿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研发工作,助力新余市擦亮“有‘锂’走遍天下”的名片。在江西,像吴闰生一样,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前往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与合作的博士不在少数。

  连日来,新余学院吴闰生教授全身心投入江西省汇亿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研发工作,助力新余市擦亮“有‘锂’走遍天下”的名片。在江西,像吴闰生一样,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前往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与合作的博士不在少数。

  为服务好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江西各地创新形式,或成立“工博士服务团”,或开展“百名博士入百企”活动,或组建“产才赋能智囊团”等,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助力江西高质量发展。

梁健教授与企业工作人员交流

廖志良在车间和工人讨论工艺

  【实录】

  博士在企业担任副总经理

  7月13日上午,吴闰生和往常一样,来到江西省汇亿新能源有限公司实验室,研究如何进一步“扩容”磷酸铁锂电池。

  吴闰生既是新余学院的教授,又是江西省汇亿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2019年,新余市委组织部、市科协、新余学院三家单位联合出台工学博士服务企业的政策,号召广大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积极投身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这和我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的理念不谋而合,于是我主动请缨,随后入选新余市第一批‘工博士服务团’,顺利对接服务江西省汇亿新能源有限公司。”吴闰生向记者介绍。

  来到企业后,吴闰生从基层做起,熟悉锂电池产品的每一道工艺流程,又积极与企业对接、交流,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

  他主持完成的《3C动力18650-2000mAh磷酸铁锂电池》项目,帮助企业攻克了容量难题,突破了2200mAh,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项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荣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并通过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塞西实验室第三方权威监测机构的质量认证。

  该项目实现产业化以来,累计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预计未来两年将突破4亿元,有望推动在锂电池行业内形成三元锂电池向磷酸铁锂电池转换的技术趋势。

  研究院牵线搭桥助米粉智能系统上线

  当前,位于南城县的江西麻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麻姑实业集团”)正在进行米粉分选技术重大变革。

  走进麻姑实业集团的生产车间,东华理工大学南城研究院院长廖志良和博士团成员正忙着对米粉智能分选样机进入生产线调试做准备,这是一套智能绿色深加工米粉(烘干—切断—分选—包装)一体化的系统。

  2017年,身为东华理工大学教授的廖志良随省科技特派团前往南城县,他深入工业园区,搜集企业技术需求,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很快得到企业的认可。2020年“东华理工大学南城研究院”成立后,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在南城落地生根。

  2022年9月,麻姑实业集团“绿色深加工米粉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榜单发出后,东华理工大学联合湖南大学、江西省通讯终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揭榜。在廖志良和博士团成员的努力下,这套系统将打破米粉行业在分选、包装等环节严重依赖人工的现状,填补深加工米粉智能分选包装系统行业空白。

  “以往,30吨米粉分选工作需要30名工人花费8小时完成;新系统上线后,只需10名工人花5个多小时便能完成。”廖志良表示,该设备系统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多规格米粉的自动分选以及甄选出缺陷米粉,大大节省人工成本,提高米粉生产效率。

  新材料研发教授与企业一拍即合

  看着一批批抗菌陶瓷制品摆放装车,按照订单运往外地市场,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梁健成就感满满。

  “在浮梁县科技局组织的一次座谈会中,景德镇乐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华陶瓷’)提出能否让卫生陶瓷增加抗菌的功能,我们团队从2016年就开始了环境友好型抗菌材料的研发,当时双方一拍即合,开始了抗菌陶瓷的研发。”梁健说。

  在梁健团队的帮助下,乐华陶瓷成功将抗菌陶瓷引入卫生陶瓷领域,并于今年投产。

  “当前我们公司生产的抗菌陶瓷,能有效避免皮面细菌的交叉感染,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均超过99%,阻止各类细菌繁殖和防止各种微生物生长。”乐华陶瓷项目主管陈拥强告诉记者。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大家迫切希望营造一个尽可能减少病菌的良好生态环境。因此,减少陶瓷制品的污染以及公共场所的交叉感染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为抗菌陶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在梁健博士的技术支持下,我们在今年年初顺利做出了抗菌卫生陶瓷。相对于其他普通的卫生陶瓷,我们的新产品在市场上拥有了更强的核心竞争力。”陈拥强表示,抗菌陶瓷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客户如潮好评。

  【成效】

  新余市“工博士服务团”服务企业29家助企增收超亿元

  自2019年组建“工博士服务团”以来,新余市共选派了4批共47人次工博士深入企业开展产学研交流合作,帮扶和服务企业29家。

  “帮扶江西慧驰供应链条管理有限公司的工博士黄玉龙,为企业研发了基于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的慧驰速运管理平台系统以及基于驿站新零售理念的全程商城系统平台,打通了工业品下乡最后‘100米’以及农产品上行最初‘100米’;工博士周来宏在江西省三余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帮扶过程中,帮助企业引进东北大学闻邦椿院士专家团队,使企业研发平台档次和核心竞争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说起“工博士服务团”对接服务企业的成效,新余市科协党组书记王岳峰如数家珍。王岳峰介绍,这4批工博士研究方向涉及材料、机械制造、自动化、土木工程、物理化学等,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工艺改良,协助企业开展项目申报和人才培养等。

  据统计,“工博士服务团”成员已联合申报或实施科技项目20项,显著改进生产工艺9项,实现产业化项目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现企业增收超1亿元。

  南城县“百名博士进百企”行动为企解决技术难题25个

  东华理工大学南城研究院院长廖志良和博士团成员入企服务,只是南城县“百名博士进百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深入推进“人才强县”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全市率先开展“百名博士进百企”行动,主动当好专家、博士与南城企业的“红娘”,积极搭建企业技术需求与创新人才科技服务对接平台,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优质创新资源与南城企业在人才共育、资源共享、产业共促等方面展开政产学研精准合作。

  2022年以来,南城县已累计组织开展“博士团企业行”系列活动40余场次,已有包括湖南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等多所高校、研究院博士来南城考察,为企业发展提供意见建议300余条,签约“揭榜挂帅”项目4个,并与多家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国际教育实践基地。

  而廖志良所在的东华理工大学南城研究院,是当地政府与东华理工大学深化县校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东华理工大学南城研究院专门服务南城县的工业企业,帮助解决企业技术难题、项目攻关、招工用人等问题。”南城县科技局副局长敖志敏表示,2021年,南城县政府与东华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东华理工大学南城研究院,县政府提供运营经费,学校派遣一位教授担任研究院院长。

  据了解,在东华理工大学南城研究院的牵线搭桥下,已有20余位来自多所高校、研究院的博士、教授参与南城科技帮扶与服务,对接该县装备制造、校具、电子等产业发展战略,帮助解决科技难题10多项。

  截至目前,南城县已有13家企业成功对接7个省内外研发团队,31名博士开展驻企服务,为企业解决技术研发等方面的问题25个。

  浮梁县积极探索校地企“共赢”模式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

  浮梁县不仅有优厚的自然生态资源,近年来人才优势也逐渐凸显,4所高校先后落户浮梁。聚焦这一优势,浮梁不断推动产学研走深走实,于2022年6月设立了产才赋能智囊团,并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项目带头人、博士和专业技术骨干。

  “产才赋能智囊团”虽然成立不久,但浮梁县一直积极探索校地企“三方共赢”模式。景德镇明兴航空锻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兴航空锻压”)是江西唯一从事航空航天和燃机领域锻件研发生产的民营企业。明兴航空锻压与南昌航空大学联合成立航空航天特种材料精密锻造研究中心。该中心在叶片技术上突破了中小叶片整体锻造精密成形技术和少无氧化热处理技术,提高了材料利用率,解决了原有材料在硫化物、氯化物腐蚀下稳定性不够的难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叶片的寿命,实现尺寸精度等稳定性控制。两项技术的突破,促进明兴航空锻压产值进一步提升,近3年复合增长率为18%,利润复合增长率55%。同时,南昌航空大学还与明兴航空锻压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帮助其培养4名研究生、4名博士生,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景德镇景华特种陶瓷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具有热压铸、等静压、注浆和陶瓷上釉金属化工艺生产线的企业。江西陶瓷工艺美院李钢教师团队正式入驻该公司后,针对产品白瓷釉面出现明显增多的针孔问题,该团队在与公司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深入对接沟通后,建立了制备新型氧化铝陶瓷材料的系统研究方案,从原料入手,有效解决了问题。

  “博士们的科技创新服务,激活了企业创新发展‘引擎’。”浮梁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县将立足当地实际,争取与更多大学合作,为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调查】

  博士入企仍面临种种挑战

  博士面临学校企业双重压力、企业顾虑核心技术泄漏、博士驻企“造血”功能不足、激励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高校博士到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服务仍面临着种种挑战。

  “一些博士到企业开展科研只能借助休息和节假日时间,无法保证企业科研攻关的连续性”“大部分博士在学校都担任了较重的教学任务,并且大部分学校的绩效评定标准不认可‘工博士’服务企业所做的一些横向的课题”……一些地方发现,博士面临学校企业双重压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驻企帮扶效果。

  在让“才富”变成“财富”的过程中,多地发现涉及核心技术,一些企业存有疑虑。“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些企业可能会觉得毕竟‘工博士’不是自己企业员工,帮扶一段时间可能就走人,考虑到企业商业秘密,导致‘工博士’无法进入企业核心科研团队,无法更好地发挥作用。”一名科技工作者坦言。

  此外,博士入企激励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层面给予博士的补贴、奖励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博士开展科研攻关的积极性,影响了博士服务企业的整体工作成效。”

  【专家说法】

  建立健全博士入企服务保障机制 让博士和企业双向奔赴

  在江西省营商环境专家、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看来,博士入企服务,切实提升了企业的研发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加快推进了当地企业转型步伐。但也要清晰地看到,博士入企相关合作还需进一步深化。麻智辉表示,要积极协调派出单位,帮助博士化解教学与帮扶之间的矛盾,支持博士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同时,协调派驻单位,打消泄密顾虑,放心地让博士参与企业技术创新。

  “各地应建立健全博士入企服务保障机制,形成博士和企业双向奔赴的局面。”麻智辉建议,政府加大对博士的扶持力度,在给予生活补贴、项目奖励的基础上,对于一些有代表性的优秀团队,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

  在为博士做好服务保障的同时,博士也应充分发挥“造血”功能,帮助企业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帮助企业引进高精尖人才,并对企业的科研人员进行指导,帮助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团队,为企业注入创新动力,助力江西高质量发展。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许佳慧 实习生袁诗瑶 图由受访者提供

 
标签: 江西省委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