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饮一江水,共枕罗霄山。江西、湖南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经济相通,自古“一家亲”。
2021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湘赣边区域深化改革、深度合作翻开新的篇章。
一年多来,湘赣两省共担使命、共抓机遇,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以协同推进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产业发展互补、生态环境共治、公共服务共享,合作的力度、广度、深度不断拓展。
互融共进 产业协作跑出加速度
7月12日,长株潭园区发展联盟在长沙市成立。该联盟由湖南省29家园区和江西省6家园区共同发起,旨在搭建园区之间、园区与政府之间、园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协作。
“鸡鸣两省,叶落三地”。作为江西西大门、湘赣边区域核心枢纽的上栗县,以区域合作深化湘赣产业互补。萍乡高恒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端精密光学复合薄膜主要供应长株潭市场,鑫通机械为长沙三一重工提供配套,雪狼数控科技为位于株洲的中车集团提供配套产品……在上栗工业园,众多企业深度融入长株潭先进制造业集群。
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自湘赣边区域合作开启以来,湘赣两省充分利用湘赣边区域的历史渊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现实基础,积极探索跨省合作新模式、新机制,产业协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影响着区域发展的质量和成效,走出了一条优势互补的产业协同共赢之路。
强化产业协作,醴陵-湘东、浏阳-上栗等合作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已成为工业发展主阵地;浏阳、醴陵、上栗、万载获批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烟花爆竹产业产值和出口分别占全国的80%、90%以上。
共同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定期举办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联合举办“上栗之夜”世界焰火艺术节、武功山帐篷节,选拔湘赣边旅游形象大使,联手打造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构建“湘赣红色培训联合体”和“两小时红色旅游圈”。
开展乡村振兴产业合作,定期举办湘赣边农博会、丰收节、消费节等活动,联合创立“湘赣红”农业公共品牌,产品涵盖8大类300余款,已成为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共享互通 公共服务同城化便民利企
7月24日,由江西省委组织部、湖南省委组织部主办的湘赣边区域人才合作示范区建设动员部署会议暨人才合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在萍乡市召开。在两省一揽子人才合作事项中,涵盖建设人才资源共享共用平台,探索湘赣边区域内高层次人才资质互认机制。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两省逐步深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教育、医疗等领域合作不断加深,推进就业、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共享,大大提升了两省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
持续推进两省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合作,形成App跨省联盟,相互输出23项政务服务事项并上架跨省服务专区。
不断拓展公共服务数据共享范围,电子身份证、电子结婚证等证照实现跨省互认,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社保卡申领、驾照换领等高频事项可跨省通办。大力推进医疗服务共享,我省湘赣边区域数百家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实现湘赣边跨省结算。
从民生事项到经济领域,“湘赣通办”的覆盖面越来越广,让两省企业和群众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便利。
共保联治 筑牢长江流域绿色生态屏障
清水相亲,湘赣有情。全长约160公里的渌水,发源于江西省罗霄山脉北麓的杨岐山,一路奔西,经江西萍乡和湖南醴陵、渌口注入湘江。
2019年7月,湘赣两省签订《渌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如果江西注入湖南的水质类别达到或优于国家考核目标Ⅲ类,湖南补偿江西;反之,江西补偿湖南。今年初,凭着一河清水,在“湘赣对赌”中,萍乡赢得首轮生态补偿3000万元,两省政府签订第二轮补偿协议。
湘赣边区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对赌”,收获水清岸绿,是湘赣两省推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的一个经典案例。萍水河、栗水、草水三条渌水支流省际交界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2022年以来,萍乡累计获得渌水流域补偿资金7200万元。
近年来,两省相关部门保持密切合作,签订了多个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有关协议,共同推进省际流域突发水污染、大气污染、危险废物等联防联控联治。长沙、宜春等地定期联合开展跨省巡河护河行动。遂川县、桂东县、炎陵县共同成立“林长+赣湘护鸟红色联盟”工作机制,合作共护“千年鸟道”,相关经验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
开放合作,互惠共赢。乘着区域合作的春风,巍巍罗霄山脉,一幅协同发展、共谋振兴的画卷徐徐铺开。
江西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郑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