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军旗猎猎迎风展,战鼓催征勇向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之际,为表达对驻赣部队官兵的崇高敬意,本报记者深入多个部队军营,现场采访人民子弟兵练兵备战的火热场面,感受他们斗志昂扬,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豪情壮志。
二级上士敖郑参加光缆接续比武。通讯员 王黔湘摄
飞行员向机务人员示意准备出击。通讯员 郑瀚毅摄
武警江西总队机动支队组织特战队员开展战术演练。通讯员 叶杉摄
陆军步兵学院某队学员正在进行刺杀训练。通讯员 王涵摄
“千里眼”“顺风耳”练成记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萍 李芳
剥纤、切割、熔接……炎炎夏日,省军区通信中队组织的光缆维护课目训练如火如荼进行。训练场上,二级上士敖郑用指尖轻轻搓揉光纤,小心翼翼地捻开纤芯,麻利地剥除涂覆层。凭借成百上千次反复练习形成的肌肉记忆,他把细如发丝的玻璃光纤嵌入熔接机,几秒之后,断掉的光纤在他手中重新连接。敖郑行云流水的动作,赢得一旁观摩官兵的阵阵掌声。
前不久,在战略支援部队某旅通信专业比武邀请赛上,该中队选派6人参赛,获得综合奖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和个人单项金牌1块、铜牌3块的佳绩。
通信兵被誉为现代化战场上的“千里眼”“顺风耳”,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实现两地信息互通、畅通。通信兵需要练好耳功、手功、口功、脑功。
“通信保障随时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哪里有故障,哪里就是战场。”钻地井,爬杆子是常有的事,官兵们也习以为常了。通信中队一分队战士史琦瀚是“00后”,入伍后的一次野外抢修让他印象深刻。一次,南昌郊区出现一处光缆断点,一分队立即派出队伍前去抢修。由于光缆铺设时间长,地貌发生改变,抢修队伍在方圆5公里的范围内,地毯式搜索断点。终于在一个臭水沟下方找到了断点。断点所在处没有操作的平台和空间,环境恶劣、臭气熏天,但官兵们没有犹豫和退缩,他们立即跳入水沟,开展抢修工作,很快就恢复了通信。
走进无线分队训练室,报务专业的战士们敲击键盘的嘀嗒声此起彼伏。电报收发每天的训练便是手键发报和戴着耳机抄收电报。将外行人听起来毫无规律的嘀嗒声抄写成数字和字母,是报务兵的绝活,然而练就这门绝活却非一朝一夕。
“训练时一天要拍3000多组电报密码,时间长了,手腕抽筋、手指起泡。”无线分队某队队长陈天福说,从朝阳初升到日落西山再到星月当空,报务兵的耳边永远回荡着电码的嘀嗒声。通过千锤百炼,抄写电报形成本能反应,敲击电键变成肌肉记忆,确保战时万无一失。
“听音知人,重点考核对声音的敏感度,需要掌握每段声音的特点规律,急不得也快不得……”一分队某班班长黄一正在话务机房,组织新兵进行听音知人课目训练。听音知人、听打录入、快速背记,话务兵要求在24小时不停歇运转的机台上,从响铃到接听平均用时不超过3秒,在成百上千个通信号码中回答错误率不超过百分之一。她们随时以战斗标准值守战位,连续高强度“烧脑”作业,让话务班女兵人人练就了“最强大脑”。
通信兵的训练,枯燥、单调,但一些看似繁琐甚至严苛的要求,却蕴含了“小处不可随便”的道理。电磁空间也有刀光剑影,无形战场同样惊心动魄。“训练场就是战场,只有平时把本领练过硬,做到岗岗过硬、样样精通,关键时候才能拉得出、打得赢。”通信中队指导员王晓燕说。
2020年夏,鄱阳湖流域发生超历史大洪水。中队奉命参加指挥所通信保障,连续奋战数十个昼夜,圆满完成抗洪部队通信保障任务。自通信中队整编以来,担负多次重大通信保障任务,始终把服务备战打仗作为使命,把保证线路畅通作为责任,坚决做到“指向哪里打到哪里、叫到哪里通向哪里”,保持“全时在线”状态。
最先进入战位、最后撤出战场,在幕后岗位默默奉献,以通信畅通无阻保证指挥顺畅高效。采访中,官兵们说,在英雄城南昌,就要当好英雄兵。只有始终保持箭在弦上、闻令而动的战备状态,才能做到全时待战、随时能战。
训练场就是战场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芳
“突刺…刺!”“杀…杀…杀!”中伏天,来到陆军步兵学院的训练场,杀声阵阵如惊雷,劈砍挑刺成一线。在地表温度超过40℃的高温下,训练场上依旧一派练兵备战的火热场景。某队学员正在进行刺杀训练,他们将训练场当成主战场,每一次突刺都全力以赴,每一声吼叫都震天动地。
刺杀,是近战歼敌的重要手段。该某队教导员俞越告诉记者,“短兵相接,刺刀见红”是步兵的特质,不论科技发展到何种地步,战场中都难免会出现短兵相接的战斗。刺杀训练不但可以锤炼学员的血性胆气,磨炼杀敌本领,还能培养学员一招制敌的制胜本领和敢打敢拼的“虎气、霸气、杀气”。“别看木枪对刺的动作简单,真要拼杀起来,冲击力非常大,对人的体能要求极高。”俞越说。
学员王玺印因为从小就有保家卫国的理想,去年考入学院。但是军人毕竟不同于学生,光有爱国之情、从军之志还不够,还需要磨掉“书生气”,练出“兵样子”。
刚入学时,高强度的体能训练给王玺印泼了一头冷水。3公里跑不下来、卷腹上一个也拉不上,其他体能成绩仅及格。但他有着不服输的性格,把体能成绩最好的战士学员作为参照,刻苦训练。在今年的大比武中,王玺印大显身手,夺得名次。
王玺印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训练就是为了战场上打赢。”文质彬彬的书生,正转变为一名战士。
训练场的另一边,某队学员正在进行热习服抗压检测。热习服训练,要求在官兵生理耐受限度以内,通过科学施训,稳步提升耐热能力,达到完成高温环境中高强度训练的能力,才能避免在驻训等恶劣环境中发生危险。
正午的操场上,地表温度超过45℃。单兵战术、对抗刺杀……一个个科目轮番开训。学员们的皮肤由红变紫,汗水汇滴成流,浸湿了衣裳和脚下的泥土,但他们始终保持着昂扬士气。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对新兵来说,参加高温条件下的实战化训练,既是对战斗本领的淬炼,又是对战斗意志的考验。
学员某队政治教导员汪林彪告诉记者,南昌的夏季高温、高湿,三伏天更是湿热难耐。为此,他们把酷暑天气当作“淬剑炉”“磨刀石”,在大抓后勤保障的基础上,组织官兵开展热习服训练,循序渐进组织对之前所学科目的综合考量,引导官兵突破生理、心理极限,提升实战能力。“战场上是你死我活,无论怎样的高温、严寒还是多么复杂的地理环境。要想赢得对手,就得严练实训,要有敢打敢胜的决心。”汪林彪说。
厉兵秣马练精兵
朱晨欣
7月24日上午,在武警江西总队某支队训练场,一场低层建筑物反劫持演练正如火如荼进行。
“接上级命令,现有2名‘犯罪嫌疑人’藏匿于废弃厂房内,命令我们特战小队迅速前往处置任务,实施抓捕……”根据前期侦察情况,指挥员立即研判形势,部署战法。
“九点钟方向,发现目标。”高空无人机正远距离实施侦察,狙击手迅速占据有利制高点,突击组则交替掩护,隐蔽接近目标。
“突击组准备,一组正面强攻,二组左侧包抄,三二一,突击!”特战队员破门而入,将藏匿的“犯罪嫌疑人”成功擒拿。
“虽然演练过程不到半小时,但实际面临的情况会复杂很多,需要认真研判,周密部署。”演练结束后,指挥员介绍道。
在攀登训练楼,特战队员化身“蜘蛛侠”,进行着阳台攀登、单环节跳下等一系列攀登训练。只见他们站在高楼,利用攀登绳迅速下滑至地面,身手敏捷、轻如飞燕,一套动作行云流水。
21岁的庄勇,是一名大学生士兵,对攀登课目深有感触:“刚开始,最大的困难是克服对高空的恐惧和体能的不足。经过两年的训练,现在我可以在40秒内完成单环节跳下课目。”今年9月他即将面临警士选改晋升的考验,“精兵都是练出来的,我将朝着‘强军梦’不懈努力。”他的言语中透露出坚定。
炎炎烈日,只见特战队员们身着特战服、防弹衣,戴着防弹头盔、穿着特战靴。虽然汗水早已浸湿衣服,但他们的训练热情比高温还火热。
“嘀嘀嘀……”实弹射击训练场,指挥员拿着声控计时器,正指挥特战队员们训练快速射击。随着声控计时器发出声响,装弹、上膛、握枪、瞄准,在一秒左右的时间里一气呵成,队员们齐刷刷地举起步枪,向前方的靶子射击,只见靶子接连被洞穿。“训练是一个苦中作乐、磨炼意志力的过程,争取在下次比武中也能拿到一个好名次,为单位争光。”多次参加比武竞赛的狙击手范立孟说。
“战场瞬息万变,只有从严从难训练,不断强化官兵的实战能力,才能为打胜仗做好准备。”该支队领导说道。
上午的训练即将结束,年轻的官兵们仍士气高昂。兵不可一日不练,战不可一日不备,他们将在青春和汗水的浸润下,在千锤百炼中磨砺锋芒,淬火成钢。
制胜“尖刀”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齐美煜
7月18日清晨,迎着朝阳,空军驻赣某部官兵开启了新一天的训练。
塔台内,指挥员紧盯屏幕,随时准备下达指令;机务保障人员各就各位,严谨细致对战机进行各项飞行前检查;电源车、加油车等保障车辆来回穿梭,为战机充、添、加、挂……从机场一线到机务保障,记者目之所及,处处涌动着练兵备战热潮。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战机梯次滑出机棚,在跑道上整齐列阵、蓄势待飞。暖机、滑跑、升空,数架战机犹如一柄柄利剑直刺云霄,飞赴不同空域开展空战对抗训练。
腾空而起的战机,响彻天际的轰鸣声,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千看不如一练,千练不如实战。唯有在实战化练兵中,我们这把制胜‘尖刀’才能越磨越锋利!”该部训练科科长王飞介绍,夏季高温高湿的天气给飞行训练、装备保障等带来不小挑战,他们通过持续组织实战化训练,不断挖掘装备潜能,有效锤炼飞行员过硬本领。
被安排在下午参训的26岁飞行员董新野没闲着,在脑海里一遍一遍过此次训练课目的要点、难点。
“怎么找到作战目标?怎么和僚机协同?怎么精确打击作战目标?实战化训练是拉满战斗值的最好机会。”在董新野看来,一名战斗机飞行员要学会从复杂态势和对抗演练中审视武器和战术战法,战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决定战事成败的关键因素,绝不能有丝毫含糊。不似飞行学员时的青涩,董新野从一个架次一个架次的磨砺中,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斗机飞行员,对战机的操纵能力也越来越强。但他没有因此松懈,时常在训练间隙查漏补缺,因为他早已将胜战目标铭记于心。
空中训练结束后,地面“战斗”仍在接续进行。为了更好地探索武器装备性能特点,不断提升人机适配度、挑战飞行极限;每次训练完,他们都会把飞参数据整理存档,并组织复盘讲评。在一言一语的解析中,得失了然于心。
如果说飞行员的战场在蓝天,那么地面就是机务保障人员的战场。
每次飞行训练前,从发动机、起落架、机身,到每一条线路、每一颗螺丝钉,机组负责人陈松涛都会带领外场机组对战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在等待战机返航的时候,陈松涛频频抬腕看看手表,不时看看天空。直到战机平安“归巢”,他的心才终于放下来。“飞行无小事,我们托举的不仅是国家宝贵的财产,更有战友宝贵的生命。我们要做最坚实的天梯!”与陈松涛交谈的时候,他的眼睛里透着炽热的光芒,让记者为之动容。
采访中,有一个场景让记者很难忘。在该部某任务分队“回家”之时,其他官兵整齐排列、敲鼓举旗,热情迎接战友凯旋。这背后,是英雄精神的赓续传承。据了解,每每出征执行任务,官兵们都会在“杜凤瑞战旗”下庄严宣誓,争立新功。
夏练三伏,这群忠诚的守护者,砺兵云端之上,只为捍卫祖国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