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秋兰
古老的非遗文化融合进了欢快的现代广场舞、“00后”与大爷大妈们同场比拼……现今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可谓“舞”出了新高度。7月21日晚,随着喜庆热烈、灵动欢快的广场舞《灯月水影》的节奏,全省广场舞决赛在江西省文化馆广场拉开了序幕。来自全省的65支广场舞代表队同台角逐,让人既看到居民文化生活的多姿多彩,更看到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的融合创新。
多元化:传统文化的创新创意
本次全省广场舞决赛共分3天举行。7月21日决赛第一天晚上,在江西省文化馆前的大赛舞台前,已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既有跟着父母前来的娃娃、青少年,更有广场舞常客大爷大妈们,大家对代表全省最高水平的广场舞决赛充满了期盼。而各支代表队带来的原创广场舞也不负所望:古老的非遗文化一旦融合到现代的广场舞步中,焕发的光彩连夏夜也有点醉人。
开场舞来自吉安县的原创舞蹈作品《灯月水影》,取材于省级非遗名录茅田花灯,在音乐、舞蹈上采用了当地民间曲调和传统舞蹈动作,随着灯光打起,广场舞灵动又梦幻。弋阳县广场舞作品《弋阳霞客行》,在音乐创作上下足功夫,在舞蹈上将弋阳腔云手、拉山膀、顺风旗、按掌、圆场等动作元素,及水袖勾、扬、甩、打、抖等功夫,融入中国舞范式,形成具有独特韵味的舞蹈身段。赣州市原创歌曲广场舞《幸福山歌连打连》,有赣南采茶戏、客家山歌、客家传统服饰等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加持,在舞蹈编排、音乐创作、道具服饰上具有浓郁地域特色,舞蹈也提炼了赣南采茶戏“两旦一丑”中的扇子花、矮子步、踩台步、摇步等角色动作。
“融合了传统文化的广场舞赏心悦目,真是太有创意了。”来自附近高校的观众曹青表示,这打破了他心中的广场舞形象。
“只要能在广场上跳的舞都可以叫广场舞。我们带来的决赛作品融进了高安采茶戏的音乐特色,舞蹈里也加入了采茶戏的特色动作,让人看到了广场舞的无限可能,也让更多基层群众感受到新广场舞的魅力。”来自高安市文化馆的李俏负责参赛作品的原创编排,这一次,高安代表队表演的《采茶新韵》将国家级非遗项目高安采茶戏融入其中,传统文化的创意创新在现场受到了热烈欢迎。
年轻化:广场舞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整整3天的全省广场舞决赛,各代表队作品既有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历史元素,又迸发着现代感十足的青春昂扬气息。演员们用各具特色的舞蹈,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节拍,或柔美婉约,或激情澎湃,或灵动飘逸,在舞台上默契配合、尽情展示。不仅参赛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赛的队员中,不仅有久经“舞”场的大爷大妈,也有热爱运动的“00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跳广场舞的队伍中,让广场舞也青春热烈起来。
永新县文化馆原创编排的广场舞作品《禾水清清我的家》,整支队伍以该馆培训教师为核心,平均年龄24岁,队员以“90后”“00后”为主,用永新山歌元素融合现代广场舞特色,以扇子为主要道具,彰显年轻群众跳广场舞的青春律动。参赛广场舞《渔梦·鼓韵》由平均年龄25岁的年轻姑娘表演,将省级民间非遗项目鄱阳渔鼓与广泛流行的群众广场舞相结合,展现渔民丰收时的喜悦场景,让广场舞更具时尚及文化韵味。
“广场舞形式越来越多样,对推动全民健身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都有帮助,平时我也喜欢跳。”来自高安市代表队的游雅琪今年19岁,今年考取了南京艺术学院表演系,虽然平时学习紧张,但并不影响这个年轻人对充满文化味的新式广场舞的热爱。
大众化:将广场舞“舞”到全国舞台
江西省广场舞比赛是我省连续举办多届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采取层层发动、逐级选拔、全省联动的形式,广泛发动全省群众积极参与。2023年江西省广场舞比赛开展以后,全省各地共举办了159场初赛,1192支团队参与,参演人员达2.95万余人,观众高达39.4万人次,推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精神、文化内涵、审美品位的优秀广场舞作品,培育了一批扎根基层、具有编创潜能、综合素质较高的广场舞优秀团队。
“本次广场舞决赛作品质量高,省文化馆专门选派舞蹈专业人员赴各地全面掌握当地广场舞初赛和作品质量等情况,在挖掘广场舞团队特色亮点的同时,也提出建设性建议,让作品能够更出彩、质量更高。”江西省文化馆馆长邹建丽介绍,本次的参赛作品还体现“新”:参加决赛的广场舞作品,已不仅仅局限于大家过去传统观念里群众自发在广场上跳的自娱自乐性质的舞蹈,除了有非遗文化元素的加入,有的作品还融入了爵士、街舞等现代舞元素,在成员结构上也体现年轻化,让舞蹈内容表现上覆盖面更宽。
以赛促创、以展促舞,广场舞还将“舞”到全国舞台。通过本次全省广场舞决赛,我省将选派优秀广场舞团队参加文旅部公共服务司开展的2023年全国广场舞展演,将反映我省新时代风采和地域文化的广场舞作品推广到全国舞台,进一步推动全省群众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让广场舞成为城乡文化生活的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