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江凡
苍山如海,白云如练,万物葱茏。
盛夏的赣南大地,红绿辉映,热潮涌动,俨然一幅生机勃发的画卷。
八镜台下,章水、贡水翻山越岭,在此汇合成江西的母亲河赣江,一路往北,注入鄱湖,拥抱江海。
滔滔赣水间,从寻乌调查“唯实求真”的精神里赓续发展而来的新时代“寻乌经验”,不仅润泽了赣南的山川大地,还走出了省门,在神州大地开花、结果。
让法治的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把公平正义写在广袤大地上,这是新时代“寻乌经验”不断创新发展的真实写照。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之际,新时代“寻乌经验”正在生动实践中持续深化提升,取得新的创造性成果。连日来,笔者奔赴赣南多个县(市、区)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街道社区、园区工厂调研探寻,聚焦“寻乌经验”在与时俱进中的新担当、新作为。
图为赣州章水、贡水合流处,由刘念海摄
把公平正义写在乡间地头
灵秀寻乌城,山水客家亲。
7月12日上午,寻乌县水源乡河背村桥头,走来了三人。他们胸佩法徽,头顶烈日,步履匆匆。
走在最前面的,是寻乌县人民法院晨光法庭的法官张青。作为法院“123”法律服务团队的成员,这次他们驱车几十公里,将法庭搬到河背村的客家祠堂里,开展巡回审判,目的是化解村里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
祠堂中庭,国徽往上一挂,桌椅摆放到位,一个简易却庄严的巡回法庭搭建完成。村民们得知法官到家门口判案,闻声而来,陆陆续续坐满了厅堂。
“把佢(他)撞伤了,确实是捱(我)的不对,钱肯定是要赔的,但赔偿金太高,捱一下子实在拿不出来哩。”巡回法庭上,被告周某某首先表了态。他谈到的赔偿金问题,正是这个案子的难点所在。
为有利于矛盾化解、修复双方关系,法官特意邀请了村里德高望重的“五老”(老干部、老军人、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参与调解。这些老者处事公道,颇具威望,让他们来说上一说,事情常常好办许多。
“捱们周氏祖训讲,‘善教子女,友睦族邻’,都是有子女的人了,自己做错事就要担得起,为后辈树立好榜样。大家乡里乡亲的,要以和为贵,各退一步,好商好量。”67岁的周昭祺,是村里出了名的“爱管闲事”的人,也是巡回法庭的“常客”。他的一番话,让原告松了口,同意分期支付赔偿金。最终,这起纠纷在承办法官和“五老”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化解,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当场向原告支付了一半赔偿金,剩余部分两月内支付完毕。
青瓦祠堂,百年竹柏。寻乌县澄江镇谢屋村的老祠堂经过精心布置,成了调解矛盾纠纷、进行普法宣传的“法治小院”。这一天,一场村民相邻权纠纷案正在调解审理。法官特意邀请了乡政府、司法所、村委会工作人员以及“五老”调解员到场。
谢大伯和王大妈都是谢屋村村民。谢大伯老屋翻新,在打地基时向外拓宽了一米,王大妈认为其做法导致道路变窄,影响她家车辆的正常通行,强行要把谢大伯地基砸掉。
“你这样让我家车怎么过?必须移进去!”“这地方又不是你家的,关你什么事!”
针尖对麦芒,从一开始谢大伯与王大妈的争吵,逐渐演变成两家十余人的剑拔弩张。双方相持不下,闹到了法庭。澄江法庭庭长刘炎军考虑到当事双方是邻居,于是将调解现场安排在了“法治小院”。
“‘邻居和睦处,遇事可相帮’,是我们客家人的传统,我们的祖训也说,‘唔忍唔耐(意为遇事不忍耐),小事变大’,大家有事说事,有理讲理,客家矛盾客家调么!”谢贱根是谢屋村的老支部书记,也是村里“五老”调解员之一,他的一番劝解,诚恳亲和,效果颇佳。最终,这起纠纷成功化解,双方握手言和。
寻乌法院院长刘智军说,村民对客家祠堂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尊崇心,将法庭搬至客家祠堂,村民可以看到庭审的全过程,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庭审后,法官再进行普法宣讲,解答村民提出的法律问题,实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普法效果。
“‘法治小院’建成6年来,巡回法庭先后走进小院开庭审判30多次、化解矛盾纠纷300余件,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纠纷就地化解’,村风民风有了很大改善。2022年10月,寻乌‘法治小院’入选首批‘江西省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刘炎军如是说。
乡村治,百姓安。“法治小院”打通了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兴国法院打造的“兴法铺子”,同样为创新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县级有法院,中心乡镇有法庭,但是一些村居作为治理的‘神经末梢’,以往法院难以触及。”兴国法院院长陈俊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矛盾纠纷发生时,法院参与度偏弱。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谋划,兴国法院尝试力量下沉,打造法院与乡镇、村社联结的支点,构建“县级有法院、乡镇有法庭、村居有‘法铺’”的三级矛盾治理格局。
从去年3月以来,兴国法院已在基层一线设立了6个“兴法铺子”。“村民有什么矛盾纠纷,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铺子’的法官。大家小事不出村、矛盾就地化解。”古龙岗镇江夏村帮扶干部、法院干警刘明华说。
“多年来,赣州市县两级法院大力弘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和苏区干部好作风,持续深化和发展新时代‘寻乌经验’,坚持能动司法理念,主动融入社会治理格局,将诉源治理贯穿‘立、审、执、访’全过程,努力实现矛盾纠纷不上交、能动司法不缺位,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实现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赣州市中院院长傅伟刚说。
让法治阳光照亮街巷人心
户外烈日炎炎,室内凉风习习。7月13日,赣州市章贡区解放街道和平路社区,一间精心布置、气氛温馨,名为“赣法驿站”的会客厅里,一起社区居民相邻权纠纷正在进行调解。
温大姐、陈大叔是楼上楼下的邻居。2021年12月,温大姐发现自家卫生间天花板漏水,连带着相邻房间的墙面也有漏水现象。物业公司前往排查后,认为是楼上陈大叔卫生间防水工程做得不到位所致。随即,温大姐找到陈大叔,希望其及时对卫生间进行修整,但陈大叔不认可这个漏水原因。物业公司、社区及民警等多次组织协商无果,陈大叔更是直接拒接电话。
怎么办?章贡区法院法官及特邀调解员一起来到社区,组织各方围坐一堂现场调解。调解伊始,双方各执一词。温大姐认为陈大叔一家逃避责任、不作为,自己满腹苦水。陈大叔则抱怨温大姐在其家门口墙面写字控诉,对自己一家人产生了很大困扰。“远亲不如近邻”,法官及特邀调解员一边安抚双方当事人的情绪,一边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释明工作,引导双方当事人权衡利弊,心平气和解决问题。
经过两个小时的调解,双方当事人都表示愿意互谅互让、各退一步。陈大叔承诺对卫生间重新做防水工程,同时补偿温大姐800元用于房屋维修,补偿款调解现场当即支付。
“我们社区是章贡区法院挂点帮扶社区,在社区建立‘赣法驿站’,积极开展基层矛盾纠纷联合研判、联合治理、联合调处及巡回审判等工作。‘赣法驿站’成为群众寻求法律帮助、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站’和‘终点站’。”章贡区和平路社区党委书记蔡丽说,和平路社区“赣法驿站”自2022年8月成立以来,共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300余次,开展纠纷调处42件。
章贡区法院院长黄捷说,章贡区地处赣州市中心城区核心区,作为全省“案多人少”矛盾最为突出、办案任务最为繁重的基层法院之一,为缓解案件压力,章贡区法院以法治思维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将新时代“寻乌经验”融入社会治理体系中,通过巡回法庭、“赣法驿站”、矛盾纠纷调解会、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室、家事审判+心理咨询室等,有力推进诉源治理,以立体式司法服务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在共和国摇篮瑞金,人民司法的孕育和初生地,瑞金法院传承红色司法基因,借鉴苏区时期“轻骑队”经验做法,创建新时代红都“瑞法轻骑兵”,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提供司法服务。“瑞法轻骑兵”是服务企业、服务乡村、服务群众的生力军,瑞金法院利用5个派出法庭平台,组成“机关干警+法庭干警”的5个“瑞法轻骑兵”小组,以“五个开展”为目标任务,切实在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减少诉讼、执行案件。自2023年5月成立以来,累计开展普法宣传25次、巡回审判22件次、现场执行54件次、化解矛盾纠纷392件次、领导接访11次。“瑞法轻骑兵”力量下沉、能动司法,逐渐成为一项特色品牌,在瑞金市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认可。
在上犹,当地法院则着力打好“刑附民”案件调和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和解,能最大限度防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成功,特别是即时结清,避免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简化了全案的审判程序,节约诉讼成本,又在案件审理阶段满足了被害人的赔偿诉求,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当事人之间矛盾往往特别尖锐,做好调解工作,让民事部分得到有效赔偿,能大大减少双方的对抗,维护社会稳定。”上犹法院副院长胡波说。
在崇义,当地法院为妥善处置错综复杂的新型矛盾纠纷,探索出以府院联动等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模式,以最高效率、最低成本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目标,为纠纷画上圆满句号。“矛盾纠纷不可能孤立地产生和存在,府院联动就是要各部门分工协作,把问题搞透、把原因弄清,找准矛盾化解的平衡点和着力点,以联合调处促精准化解,努力让公平公正以最优方式、最快速度实现。”崇义法院院长唐艳艳如是说。
在安远,当地法院认真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两山”理论,为切实加强东江源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与当地党委、政府等单位共同签署《关于建立东江源流域生态环境资源大保护多元共治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形成各司其职、互相衔接、社会参与、共治共享的生态资源大保护新格局,推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我们还不遗余力地推动江西、广东两省六地十二家法院,以东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为原则目标,全面深化跨区域环境司法协作,建立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形成东江流域生态共建、环境共保的司法合力。”安远法院副院长赖生辉说。
法企连心,厚植营商沃土
“谢谢你们,没想到这么方便快捷,经过你们调解员的法律指引,1个小时时间,就打开了我们久存的心结,化解了我们之间的矛盾。” 7月14日,在赣州市南康区家具新中心设立的江西省首个“泛家居”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以下简称“泛家居”中心),一起家居企业两个股东之间的纠纷得到有效调处,当事人握手言和。
“我去年3月开始在嘉云家具厂做家具安装,工资一直没有按时支付,到今年1月份,只付了一部分,后来更是一分钱都没付,到现在已拖欠我工资3.8万元,请求法院对我的诉求依法判决。”不久前,赣州市南康区家具安装工蓝先生,一纸诉状把家具厂老板告上了法庭。
案件转到南康区“泛家居”中心后,中心法官牵头各相关部门协作联动,现场调解,当天就帮蓝先生追回了被拖欠的全部工资,不仅帮他高效率地维了权,还节省了不少打官司的费用。
南康是全国最大的实木家具制造基地,家具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全区拥有家具企业过万家,从业人员近50万人。近年来,随着产业的兴旺发展,涉家居行业领域纠纷逐年上升。南康法院与当地工商联、市场监督管理局、家具产业服务中心、家具协会等单位联合出台《关于建立“泛家居”行业矛盾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共同成立“泛家居”中心,打造覆盖家居行业的全链条、一体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平台,将“泛家居”行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前移,加强矛盾纠纷的前端化解、关口把控。
“泛家居”中心以家具买卖、运输物流、租赁仓储、订制承揽等纠纷为重点,将所有“泛家居”产业纠纷、“泛家具”人纠纷纳入中心受理范围。集成线下诉讼服务和网上自助立案、跨域立案等智能化诉讼服务,畅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让当事人“跑一次为上限,不用跑成常态”。
自2022年5月运行以来,中心已有效化解“泛家居”行业纠纷1715起,其中通过“网上开庭”“线上调解”快速办理涉企案件761件,平均办理时限3天,有效减轻企业诉讼成本,实现化解纠纷成本最小化、效果最优化。该中心高效便捷解决涉企纠纷的做法,入选“全省法院2022年服务保障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十大典型案事例”。
“我们常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泛家居’中心的设立,就是我们对创新和发展新时代‘寻乌经验’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搭建好法企‘连心桥’,全力打造‘诉事速办·法企同行’司法润企品牌,真正做到哪里有企业的司法需求,哪里就有法院的司法服务,有效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南康法院院长温金来感慨道。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关乎营商环境。在大余,当地法院创新“法院+商会”机制,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不断深化和发展新时代“寻乌经验”,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置,触角延伸”的工作理念,打造园区巡回审判庭+涉企纠纷调处中心的法治直通车,为企业、职工提供多样化法律服务,特别是在企业破产重整方面的探索实践,亮点频频,引人瞩目。
今年6月29日上午,大余县隆盛矿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重整案债权发放仪式,在大余法院三楼会议室举行。当天,大余县隆盛矿业有限公司职工王启友代表4家企业员工,终于领到了公司补缴的社保款(含工资)56.6885万元。
“一年前,我以为企业破产了,我就要失业了。但政府、法院和管理人并没有抛弃我们这些老员工。在破产重整的过程中,不仅按时发放我们的工资,还为我们老员工补缴了社会保险金。”说到这里王启友很是感激。
近年来,大余法院不断创新、完善破产审判工作机制,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近3年共受理破产案件25件,审结18件,释放土地资源78.44万平方米,处置债权11亿余元,妥善安置职工近200人。其中全省首例涉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大余通达汽运有限公司等四企业合并破产清算案,入选全省法院破产审判十大典型案例。今年5月,大余法院获评“全省法院破产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并在全省法院商事审判暨营商环境工作座谈会上作经验介绍。
“破产重整目的是让公司重生,提高全体债权人清偿比率。我们锚定这一重整目标,坚持‘法治化办理、市场化处置’理念,充分依托府院联动机制,首创‘破产+公证’工作机制等,让破产危困企业‘破’出危机,‘整’出效益,惠及每一个企业职工,最终使得涉案企业重焕生机。”大余法院院长黄中林说。
赣水苍茫,初心不改;司法为民,枝叶关情。
赣州市、县两级法院不断拓展“寻乌经验”的新内涵,以司法引擎激发营商环境“新动能”,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也为新时代“寻乌经验”的创新发展,一如既往地孜孜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