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乐平市农科园碧村部分村民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不久前发生在村里的一场“光伏风波”让他们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
7月中旬,新法治报全媒体记者来到碧村采访。一些村民表示,光伏设备的销售人员给他们制造了“稳赚不赔”的错觉,让他们以为只需要提供屋顶,企业就会免费帮助安装光伏板,每年还能得到一笔固定收益。
村民以为的“免费”,其实对应着分布式户用光伏行业当下流行的两种模式——“光伏贷”和“合作共建”。无论哪种模式,村民都面临一定的风险。
律师表示,企业在与村民签订合同时,应该对条款进行足够细致的解释和提醒,否则村民的真实意愿会受到影响。
◎文/图 王政 新法治报全媒体首席记者吴强
光伏发电设备
“莫名”背上贷款
碧村村口是一条县道,从马路上向村里望去,高高低低三四层楼房错落有致,好几户人家的屋顶铺上了深蓝色光伏发电板。
在盛夏午后烈日的照耀下,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薄板把光能转化成电能,输送至电网可以获取收益。顺着发电板线路向下,房屋外墙挂着的逆变器和并网箱上写着“天合富家”四个大字。
陈婆婆住在一幢4层的红砖楼房里。去年年末,她在家迎来了一位亲戚的朋友,对方向她推荐了一个“免费”的光伏发电系统安装项目。对方表示,陈婆婆仅需要提供屋顶,就可以“免费”装上光伏板,每年还有740元收益。
如今,大大小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碧村不少村民家的屋顶陆续建了起来。他们当中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且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都以为是免费安装光伏板,每年还有收益。
然而,有的老人子女回乡探望时,在父母手机里发现了银行贷款短信通知。通过查询得知,家里的光伏板根本不是免费,而是由自家老人贷款购买。
消息传开后,不少安装了光伏板的村民开始查询自己的个人征信报告,果然有几户村民发现自己背上了一笔8万元左右的贷款。
没有查出贷款的村民,也开始担心自己掉入了未知陷阱之中……
误导还是误解?
去年8月,从浙江务工回乡的李秀英律师事务所的樊颖奇律师表示,合同双方的分歧涉及重大误解问题,为此必须首先厘清。她认为,相较于企业,村民对光伏与合同的认知都处于劣势,因此在签订合同时,企业应该对条款进行细致的解释和提醒,否则村民的真实意愿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