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明(前排左二)与员工一起研究提高产品过检率。本报全媒体记者 洪怀峰摄
排料、缝制、锁眼钉扣……8月13日一早,史春明就带着工友在车间忙开了。“铰刀要用巧力,手要稳,心要细,才能把衣服的边角线头全部剪掉,这样做出来的成品过检率高。”史春明一边工作,一边向工友传授裁剪衣服边角线头的技巧。
今年58岁的史春明是南昌市青云谱区徐家坊街道楞上村的村民,因孩童时期的一次发烧导致小儿麻痹症,身体落下残疾,走路要拄拐杖。这不仅给史春明生活上带来诸多不便,还让他在求职时屡屡碰壁。
“不能拖累家人,必须自食其力。”史春明在家人的帮扶下,开办了一家早餐铺。早餐铺不大,品种也不多,只有拌粉、瓦罐汤、包子、馒头等几个品种,但因为用料十足,物美价廉,受到食客青睐,门前常常排起长队。
史春明用勤劳的双手,撑起了一个幸福的家。妻子虽患有听力残疾,但两人相濡以沫,育有一儿一女,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没料想,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史春明一家安稳的生活。“当时餐饮不好做,身边很多和我一样的残疾人都失业了。”史春明说,有一份工作,对正常人来说可能是件寻常事,但对残疾人来说,这寻常的事情却异常艰难。而工作对于他们残疾人来说是融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是获得生活底气的第一步。2021年底,他有了带着残疾人一起创业的想法。
史春明说,他再次创业的底气源于三方面:一是老房拆迁,安置了新房,不用为居住发愁;二是夫妻俩享受了政府对残疾人的多种补贴,生活有兜底保障;三是相关部门对残疾人创业给予政策扶持。
说干就干,去年6月,史春明在当地残联等部门的帮扶下,创办了南昌市慧民创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公司承接的业务是来样加工或来料加工。目前,史春明的公司带动了35人就业,其中残疾人占80%,留守妇女占20%。
“去年我50岁,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记得第一个月通过计件,我拿到了2000元工资,第一次自食其力,心里感到特别自豪。”因脑膜炎导致终身残疾的刘洪云,谈及史春明带动他就业,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为了让大伙有活干,有钱赚,史春明经常骑着三轮车去周边的服装厂、礼品厂等单位跑业务。史春明深知,自己和员工不如健康人手脚麻利,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心思来做好每一件产品。凭着过硬的技术和质量,史春明和伙伴们为自己闯出了一片天地,也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如今,不断有服装厂与礼品厂的老板主动找上门来对接业务。
“别看老史的员工很多是残疾人,可他们干的活真不赖,质量好,过检率高,我这里的订单是优先给他做。”南昌中运制衣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本赵逢人就夸史春明。史春明说:“我要继续带领更多残疾人兄弟姐妹一起奔跑,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增收,让残疾人活得有尊严、有价值,一起奔向更美好的生活!”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怀峰 实习生 喻博闻